时间: 2025-05-05 12: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55:22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一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这首诗描绘了汴京这个帝都的王气与妖邪交织,外族侵扰无知地反复更替统治者。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太平时期的老者在,时常对着南方的云朵洒下眼泪。
刘子翚,字正甫,号慎斋,南宋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诗风以豪放、沉郁见长,常常表现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述历史变迁,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这首诗以“帝城王气”开篇,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汴京作为国家的象征,其气势与外族侵扰的对比。诗中的“胡虏”代表着外敌的侵扰,诗人通过“屡易君”一语,揭示了统治者的不稳定性,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犹有太平遗老在”一句,展现了那些经历过盛世的老人的无奈与悲伤。他们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与动乱,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因而“时时洒泪向南云”。这里的“南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动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的侵扰?
“犹有太平遗老在”中“太平遗老”指的是?
比较刘子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杜甫在描绘景象中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苦痛,而刘子翚则通过对老人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