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7:12
送韩进郓州宁亲
—— 司马光〔宋代〕
车马俨何之,东冈旧有陂。
三年别亲意,千里达家时。
去仕元戎幕,来为太学师。
宁须负斗米,不复断机丝。
物色迎归鞚,光辉入寿卮。
作画无此乐,此乐独君知。
这车马仪仗是往哪里去呢?东边的山冈上还有旧时的水塘。
三年的分别让我对亲人的思念如潮,千里之外终于回到家乡。
我曾经在朝廷做元戎的幕僚,现在回来做太学的老师。
不必再背负斗米的重担,也不再断绝机丝的生计。
人们都在为你的归来准备马具,光辉的祝福将灌入长寿的酒杯。
作画的乐趣没有这样的欢愉,这样的快乐只有你能理解。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文风清新,擅长古文,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诗是司马光送别好友韩进前往郓州的诗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重聚的期待。诗词的创作背景是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诗人希望以教育为职,传承文化。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以“车马俨何之”引出送行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庄重而又温情的氛围。三年别离带来的思念感在“千里达家时”中得以体现,距离的遥远与时间的漫长让重聚显得格外珍贵。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从仕途归来,转为教育,表现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和对教育事业的崇尚。同时,诗中提到不再“负斗米”,象征着对过去繁忙生活的告别,转而追求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
后半部分的“物色迎归鞚”与“光辉入寿卮”则是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他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最后一句“作画无此乐,此乐独君知”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只有真正理解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深邃的快乐,体现了情感的真挚与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烈,既有离别的感伤,又有重聚的喜悦,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关怀。
整首诗围绕送别和重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新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宁须负斗米”这句中的“斗米”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光辉入寿卮”主要表达了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