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6:20
原文展示:
噎鸠唤雨恼秋魂,
唾手笺天恨少文。
卷去行云宜有主,
放行飞海恐成群。
蒙蒙遮眼寻山远,
点点送愁缘竹闻。
神女工夫遽如许,
可能匝地洗妖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秋天的忧伤与对雨的渴望。诗中提到啼鸣的鸠鸟催促着雨落,打扰了秋天的灵魂;随意写下的诗句似乎难以表达内心的怨恨。卷云应当有主人来掌控,而飞翔的海鸥则让人担心它们成群结队。迷蒙的雨雾遮住了我的视线,遥远的山峦也在我的追寻中隐匿。点点滴滴的雨声在竹林中传来,让我倍感愁苦。神女的技艺如此迅速,能够否洗净这世间的妖邪气息?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华,号雪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大自然变换之时,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苦雨》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绪。诗中的“噎鸠唤雨”开篇便以鸟鸣引入,自然界的声音恰如人心的烦恼,诗人与自然产生共鸣。接着,诗人通过“唾手笺天恨少文”,传达了对自己表达能力不足的无奈与恨意,显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飞海恐成群”则透露出一种对掌控自然与生活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控制的矛盾心理。而后面的“蒙蒙遮眼寻山远,点点送愁缘竹闻”,则是诗人试图在朦胧的雨中寻找内心的宁静,然而愁苦却愈加清晰,仿佛雨滴也在诉说着他的心事。
最后一句“神女工夫遽如许,可能匝地洗妖氛”,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幻想与期望,诗人渴望一种超脱与净化的力量,期待能洗去世间的烦恼与困扰。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秋天的感伤与渴望,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噎鸠”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人希望“卷去行云”的含义是什么?
“神女工夫遽如许”中“神女”指代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秋夕》与《苦雨》均表现对秋天的感受,但《秋夕》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苦雨》则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的复杂心情。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景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苦雨》的自然景象相对照,展现不同的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