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送大司马王公还河东为李临淮作 其一

《奉送大司马王公还河东为李临淮作 其一》

时间: 2025-07-27 14:26:07

诗句

受钺曾登大将坛,九边重借惠文冠。

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

步履暂违天北极,山川不改晋王官。

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26:07

原文展示:

受钺曾登大将坛,九边重借惠文冠。
受降城向山阴筑,岘首碑从上谷看。
步履暂违天北极,山川不改晋王官。
凤麟已在云罗外,应笑南征老据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关于战争与荣耀的场景。诗人提到曾经在大将坛上授予权杖,象征着获得统治权和荣誉。边疆的重任再次归于惠文的统治。诗中提到的受降城在山阴筑起,岘首的碑从上谷俯视,表现出历史的厚重和地理的广阔。诗人感叹自己暂时离开了北极星的方向,但山河依旧不变,仍然是晋王的领地。最后,诗中提到凤麟已经在云端之外,似乎在嘲笑那些南征而老的将领们。

注释:

  • 受钺:指接受权杖,象征成为将领。
  • 九边:指边疆地区,古时九边是指北方和西方的边境。
  • 惠文冠:惠文是古代名将,冠指荣誉。
  • 受降城:指投降的城池,象征战争的胜利。
  • 岘首碑:在岘首的石碑,象征历史的记载。
  • 步履暂违:暂时离开,指诗人的出征或远行。
  • 晋王官:指晋朝的统治区域。
  • 凤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黎民表,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风格雄浑激昂。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时代背景下,战争频繁,诗人以此作品表达对将领的敬仰与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和深厚的历史感,描绘了一个将领在战场上的壮丽形象。诗的开头,通过“受钺曾登大将坛”这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荣耀与责任的场景,展示了将领的威仪与权力。同时,诗中提到的“九边重借惠文冠”,则表达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透出一种对英勇将士的缅怀之情。

随着诗句的发展,受降城的筑建象征着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回归,而“岘首碑从上谷看”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仿佛在提醒人们不忘初心。诗人虽说“步履暂违天北极”,但山川依旧不变,显示出一种对历史的坚定与信仰。最后,凤麟的意象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提醒我们珍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受钺曾登大将坛:描写将领受封的荣耀。
    • 九边重借惠文冠:历史的重任回归于英豪。
    • 受降城向山阴筑:战争胜利后城市的重建。
    • 岘首碑从上谷看:历史的见证在山谷间。
    • 步履暂违天北极:离开故土,心系家国。
    • 山川不改晋王官:历史依旧,情感永存。
    • 凤麟已在云罗外:神兽象征的理想与荣耀。
    • 应笑南征老据鞍:对老将的调侃与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凤麟象征着美好与荣耀。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形成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将领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受钺:象征权力与责任。
  • 九边:代表广阔的疆域与历史的深厚。
  • 凤麟: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着高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受钺”代表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权力与荣耀
    C. 乡土的情怀

  2. 诗中提到的“九边”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边境地区
    C. 内陆

  3. “凤麟已在云罗外”意在表达什么?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历史的反思
    C. 对老将的嘲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战争背景下的感慨,但以更为忧伤的基调展现民族的苦难。
  • 李白《将进酒》:以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庆春时 其二 庆春时 其一 庆春时 用晏小山韵 庆春时•日长 庆春时 红娘子 绯桃 红娘子 红娘子 丁髻娘 红娘子 甲寅元夜 红娘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额蹙心痛 解衣槃磅 摩娑石 视为儿戏 克字旁的字 流芳万古 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冲六达 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不亡何待 市垣 门里出身 蚕功 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赦的成语 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