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3:13
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
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
不著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
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
清晨的雪,谁在惊扰它的最后时刻?
土壤刚刚得到滋润,才能生出甘甜的作物。
这一年的成果已然感觉到三元(农历新年)即将来临,
春天的事情又何须担心来得晚呢?
不必让寒梅在雪中触碰,
半开的红杏也令人怜惜那落下的花瓣。
我们之间的心灵交汇,无需多言辨别,
更是为了你我共同题写这首梦中的诗篇。
作者介绍:王钦臣,宋代诗人,才情横溢,诗作多以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雪融化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描绘了冬春交替的情景,寓意着新生和希望的到来。
这首诗以“晓雪”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土壤、梅花和杏花的描写,传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王钦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中“岁功已觉三元近”一语,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意识到了自然循环和生命的节奏。春天的到来让人充满期待,而对于寒梅与红杏的描写,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寒梅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而红杏则代表着美好与希望,两者的相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更为公题述梦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邀请,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与分享。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王钦臣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反映了自然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土膏”指的是什么?
“岁功已觉三元近”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钦臣的《述梦》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悟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