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述梦

《述梦》

时间: 2025-04-29 17:53:13

诗句

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

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

不著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

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3:13

原文展示:

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
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
不著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
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雪,谁在惊扰它的最后时刻?
土壤刚刚得到滋润,才能生出甘甜的作物。
这一年的成果已然感觉到三元(农历新年)即将来临,
春天的事情又何须担心来得晚呢?
不必让寒梅在雪中触碰,
半开的红杏也令人怜惜那落下的花瓣。
我们之间的心灵交汇,无需多言辨别,
更是为了你我共同题写这首梦中的诗篇。

注释:

  • 晓雪:早晨的雪。
  • 土膏:肥沃的土壤,象征着好的生长条件。
  • 三元:指农历新年的三个节气,象征着新的开始。
  • 寒梅:指在寒冬中开花的梅花,象征坚韧。
  • 红杏:春天开花的杏树,寓意美好的希望。
  • 神交:心灵相通,彼此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钦臣,宋代诗人,才情横溢,诗作多以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雪融化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描绘了冬春交替的情景,寓意着新生和希望的到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晓雪”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土壤、梅花和杏花的描写,传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王钦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中“岁功已觉三元近”一语,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意识到了自然循环和生命的节奏。春天的到来让人充满期待,而对于寒梅与红杏的描写,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寒梅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而红杏则代表着美好与希望,两者的相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一句“更为公题述梦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邀请,更是一种心灵的共鸣与分享。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王钦臣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疑问句形式引入,暗示早晨的雪景,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第二联表达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的息息相关。
    • 第三联通过寒梅与红杏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 第四联升华了主题,与友人心灵相交的深刻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梅”、“红杏”,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增加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反映了自然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晓雪:象征着希望与纯洁。
  • 土膏:代表着丰收与滋养。
  • 寒梅: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红杏:寓意美好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土膏”指的是什么?

    • A. 水
    • B. 肥沃的土壤
    • C. 雪
  2. “岁功已觉三元近”意指什么?

    • A. 春天来临
    • B. 新年的到来
    • C. 夏天来临
  3.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了什么?

    • A. 坚韧
    • B. 美好
    • C. 纯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钦臣的《述梦》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悟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怀 江月歌 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雨夜 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九 杭湖夜归 秋思 自诒 以石芥送刘韶美礼部刘比酿酒劲甚因以为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晏然自若 克字旁的字 矩步方行 一以贯之 平风静浪 吃鸭蛋 戴眼 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表壮不如里壮 蕃荷 妙术 首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旷遗 魚字旁的字 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包含怨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