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48
妆阁奁开理鬓新。
半笑含颦。半喜含嗔。
镜中人对镜中人。
怜煞卿卿。妒煞卿卿。
认取鲜花一捻痕。
手底拈春。眼底伤春。
个侬何处证前身。
不是湘神。定是巫神。
妆台的柜子打开,理顺了新发。
她半笑又带着愁眉,半喜又带着怒色。
镜中的人对着镜中的人。
真让人怜惜,你这娇美的人儿,
也让人妒忌,你这娇美的人儿。
认出那鲜花上留下的指痕,
手中轻拈着春天,眼中却悲伤着春天。
你何处能证明你的前世?
不是湘神,定是巫神。
王渭,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样,既有古典韵味,又融入了新的理念和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诗歌中充满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
这首《一剪梅》创作于王渭对美人对镜簪花图的想象中,表现了对女性之美的赞美与对其命运的思考。正值近代社会变革,女性地位开始提升,诗中所描绘的美人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追求。
《一剪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在妆镜前梳妆的情景。诗的开头,妆阁的开启象征着美丽与新生,理鬓新暗示着对美的追求与呵护。接着,诗人通过“半笑含颦”、“半喜含嗔”展示了美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又有对外界目光的敏感。
“镜中人对镜中人”的意象,反映出美人与自我之间的对话,令人感到一种孤独与自我审视。她的美丽引发了他人的怜惜与妒忌,反映了女性在美丽与嫉妒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提到的“鲜花一捻痕”更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春天的生命力与易逝,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最后,诗人以“个侬何处证前身”引发对美人身世的思考,暗示她的美丽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更深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结尾提到的“不是湘神,定是巫神”则将美人与神话结合,赋予了美丽一种神秘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赞美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气氛。
整首诗歌围绕美丽与命运展开,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对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诗中提到的“镜中人”代表什么?
A. 另一个人
B. 自我
C. 不同的时代
D. 朋友
“怜煞卿卿”中的“卿卿”指的是谁?
A. 朋友
B. 美人
C. 自己
D. 诗人
“个侬何处证前身”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美的自豪
B. 对身份的迷茫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满意
王渭的《一剪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美丽,但王渭更侧重于内心的自省与对美的追问,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怀念与忧伤。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