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2:42
原文展示:
如许头颅莫振矜,但寻曲几与枯藤。
余生不直一弹指,此病宁论三折肱。
何处丹房痴候火,谁家筹室强传灯?
本来识字耕夫耳,今乃仍添百不能。
白话文翻译:
这样的小脑袋,不要过于自负,只是在曲折中寻找几根枯藤。
我这一生不值一弹指的时间,这病又何必去谈三次折肱的痛苦?
哪里有那丹房在痴痴地等待着火呢?谁家在暗中点燃灯光呢?
我本是一个识字的农夫,现在却又增加了无数的不能。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畴,号梅溪,宋代诗人、词人,擅长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农事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失望。
创作背景:
《密室惫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生活在动乱中,经历了战乱与失落,感受到人生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密室惫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如许头颅莫振矜”一句,开篇即以自谦的态度,否定了个人的骄傲和自负,表明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接下来,借用“曲几与枯藤”来表现生命的艰难与脆弱,隐喻了人生的曲折和追求的无奈。
“余生不直一弹指,此病宁论三折肱”,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强调了追求理想的痛苦和无意义。后面的“何处丹房痴候火,谁家筹室强传灯”,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对比,暗示着追求理想的迷茫。最后一句“本来识字耕夫耳,今乃仍添百不能”,更是将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农夫,感叹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反映了对社会的无奈与对自身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忧伤而又深刻,寄托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思,以及对生命的无奈与自省,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如许头颅莫振矜”表达了什么态度?
“余生不直一弹指”中的“弹指”指代什么?
诗人将自己比作“识字耕夫”,意图表达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密室惫坐》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显得忧伤,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更深刻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淡泊与宁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