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从巨济乞蜡梅

《从巨济乞蜡梅》

时间: 2025-05-02 18:14:23

诗句

寂寥人在晓鸡窗,苦忆花前续断肠。

全树折来应不惜,君家真色自生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4:23

原文展示:

寂寥人在晓鸡窗,
苦忆花前续断肠。
全树折来应不惜,
君家真色自生香。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鸡鸣声中,寂寞的人坐在窗前,
苦苦回忆花前的情景,心中愁苦难以自已。
若是把整棵蜡梅树折来,也不觉得可惜,
因为你家那朵蜡梅的真实颜色自然散发着香气。

注释:

  • 寂寥:形容孤独与冷清。
  • 晓鸡窗:指清晨时分,鸡鸣声响起时的窗户。
  • 续断肠:形容对往事的思念,心中愁苦。
  • 全树折来应不惜:愿意不惜代价折下整棵蜡梅树。
  • 君家真色自生香:指的是对方家中的蜡梅花色彩真实,散发自然香气。

典故解析:

蜡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常被用来表达高洁的情操和坚韧的品格。诗中提到的蜡梅常被视为冬季的象征,象征着在寒冷中绽放的美丽和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主。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以蜡梅为寄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清晨孤独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首句“寂寥人在晓鸡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清晨的鸡鸣声与寂寞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第二句“苦忆花前续断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苦忆”表达了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无法释怀的情感。

“全树折来应不惜”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蜡梅的珍视,甚至愿意为之付出代价,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了后面“君家真色自生香”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真情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形成了微妙的联系,充满了情感的张力与艺术的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寂寥人在晓鸡窗”——描绘孤独的氛围,清晨的鸡鸣声更显出人的孤单。
    2. “苦忆花前续断肠”——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
    3. “全树折来应不惜”——表现对蜡梅的珍视,愿意付出代价。
    4. “君家真色自生香”——赞美蜡梅的自然美,传达对真实情感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梅的香气比作一种情感的寄托,彰显其独特的价值。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蜡梅: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常常与冬天的孤寂相联系。
  •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同时也带来孤独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蜡梅”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坚韧
    • B. 生命的脆弱
    • C. 友情的珍贵
  2. “苦忆花前续断肠”中“续断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愁苦
    • C. 无聊
  3. 诗人的心境在整首诗中如何变化?

    • A. 从孤独到快乐
    • B. 从孤独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从愤怒到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从巨济乞蜡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往事的追忆,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强调女性的柔情细腻,而范成大的作品则更显孤独与思念的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 哭刘司户二首 其一 属疾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寄罗劭兴 寿安公主出降 夜出西溪 江上 酬令狐郎中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可取 鼎字旁的字 辽邈 包含于的词语有哪些 断梗流萍 鼚鼓轩舞 长字旁的字 蓬间雀 湛着 立刀旁的字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沉滓泛起 即时 鬼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清廉正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