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7:35
夙昔慕至宝,寻此蜿蜒蟠。
逶迤到龙门,落手骊珠寒。
掌中见明月,眼底无琅玕。
飞潜各有会,与尔隆中看。
从前我敬慕珍宝,特意寻访这蜿蜒的山水。
一路逶迤到达龙门,手中却只握着冰冷的骊珠。
手掌中能见皎洁的明月,眼底却没有美丽的琅玕。
飞潜的生灵各自有相会的时刻,与君在此共赏。
“龙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常用来比喻艰难的境界或重要的转折点。与之相关的还有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比喻努力向上,最终成功的寓意。此外,骊珠和琅玕分别象征着珍贵与美好,两者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罗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诗创作于罗伦对自然山水的探寻之际,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追求有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失落的情感。诗的开头以对“至宝”的慕求引入,接着通过蜿蜒的山水描绘了寻宝的旅程,暗示着人生的探索与追求。龙门象征着重要的目标,然而手中却握着冰冷的骊珠,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随后,诗人用“掌中见明月,眼底无琅玕”来表现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未果,明月与琅玕的对比,展现了对理想的渴望。最后一句“飞潜各有会,与尔隆中看”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赞美与共鸣,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追求的艰辛,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龙门”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重要目标
C. 珍贵宝物
“掌中见明月,眼底无琅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诗人对“至宝”的态度是?
A. 轻视
B. 渴望
C. 无所谓
答案:1-B,2-B,3-B
对比罗伦的《卧龙岩次容彦昭》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但罗伦更侧重于追求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的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