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9
原文展示:
净扫松门坐绿苔,水声逗石响奔雷。 忽惊野鹿驱烟过,又见昏鸦驾日回。 曲木全支衰草住,矮檐半向夕阳开。 山林未乏忘形友,日与孤云自往来。
白话文翻译:
我清扫干净松树门前的绿苔,坐在那里, 水声在石头间回荡,像奔雷一样响亮。 突然惊动了野鹿,它们驱散烟雾匆匆而过, 又看到黄昏的乌鸦,仿佛驾驭着太阳归来。 弯曲的树木支撑着枯萎的草, 低矮的屋檐半开着,面向夕阳。 在这山林中,我并不缺少忘却世俗的朋友, 每天与孤独的云彩自由地来来往往。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钦义,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隐逸诗人,喜欢山林生活,追求自然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通过对山林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宁静淡泊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林隐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诗中“净扫松门坐绿苔”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精心打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水声逗石响奔雷”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奔腾的水声之中。“忽惊野鹿驱烟过,又见昏鸦驾日回”两句,以动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循环。“曲木全支衰草住,矮檐半向夕阳开”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最后两句“山林未乏忘形友,日与孤云自往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隐逸诗人的超然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与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宁静淡泊的心境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净扫松门坐绿苔”一句,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环境?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山林 C. 繁华的宫廷 D. 繁忙的农田
“水声逗石响奔雷”中的“奔雷”比喻了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水声 D. 雷声
诗中“忽惊野鹿驱烟过”一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野鹿在山林中悠闲漫步 B. 野鹿在山林中快速奔跑 C. 野鹿在山林中觅食 D. 野鹿在山林中休息
“山林未乏忘形友”中的“忘形友”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朋友 B. 超脱世俗的朋友 C. 山林中的动物 D. 山林中的植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