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陈握卿

《赠陈握卿》

时间: 2025-05-05 09:55:03

诗句

琴剑飘零海外游,何期今日识荆州。

共推品格无双美,独擅才华第一流。

医俗允堪消鄙吝,辅仁真可励清脩。

去秋若使归帆急,顽石那从悟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5:03

原文展示:

赠陈握卿 王彰 〔清代〕 琴剑飘零海外游,何期今日识荆州。 共推品格无双美,独擅才华第一流。 医俗允堪消鄙吝,辅仁真可励清脩。 去秋若使归帆急,顽石那从悟点头。

白话文翻译:

我像琴剑一样飘零,在海外游历,没想到今天能在荆州认识你。 大家都推崇你的品格无与伦比,你的才华更是首屈一指。 你的医术足以消除世俗的鄙吝,你的仁德真正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清高的修养。 如果去年秋天我归家的船只匆匆,那我这块顽石又怎能领悟到点头的道理呢?

注释:

  • 琴剑飘零:比喻作者自己漂泊无依。
  • 海外游:指作者在海外的游历。
  • 荆州:地名,此处指陈握卿所在的地方。
  • 品格无双美:形容陈握卿的品德非常出众,无人能比。
  • 独擅才华第一流:形容陈握卿的才华非常卓越,是第一流的。
  • 医俗允堪消鄙吝:指陈握卿的医术高明,能够消除人们的鄙吝之心。
  • 辅仁真可励清脩:指陈握卿的仁德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清高的修养。
  • 顽石那从悟点头:比喻作者自己原本顽固不化,但在陈握卿的影响下有所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在海外游历期间,结识了陈握卿后所作,表达了对陈握卿的敬佩和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彰在海外游历期间,结识了陈握卿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陈握卿的敬佩和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在海外漂泊的孤独和渴望得到理解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握卿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向往。诗中“琴剑飘零海外游”一句,既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又暗示了他在海外游历的艰辛。而“何期今日识荆州”则表达了作者对结识陈握卿的惊喜和感激。后几句通过对陈握卿品格和才华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向往,以及对结识陈握卿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剑飘零海外游”:比喻作者自己漂泊无依,在海外游历。
  2. “何期今日识荆州”:表达了作者对结识陈握卿的惊喜和感激。
  3. “共推品格无双美”:形容陈握卿的品德非常出众,无人能比。
  4. “独擅才华第一流”:形容陈握卿的才华非常卓越,是第一流的。
  5. “医俗允堪消鄙吝”:指陈握卿的医术高明,能够消除人们的鄙吝之心。
  6. “辅仁真可励清脩”:指陈握卿的仁德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清高的修养。
  7. “去秋若使归帆急”:如果去年秋天我归家的船只匆匆。
  8. “顽石那从悟点头”:比喻作者自己原本顽固不化,但在陈握卿的影响下有所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琴剑飘零”比喻作者自己漂泊无依。
  • 夸张:如“品格无双美”、“才华第一流”夸张地赞美了陈握卿的品德和才华。
  • 对仗:如“医俗允堪消鄙吝,辅仁真可励清脩”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向往,以及对结识陈握卿的喜悦和感激之情。通过赞美陈握卿的品德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剑:比喻作者自己漂泊无依。
  • 海外游:指作者在海外的游历。
  • 荆州:地名,此处指陈握卿所在的地方。
  • 品格无双美:形容陈握卿的品德非常出众。
  • 才华第一流:形容陈握卿的才华非常卓越。
  • 医俗:指陈握卿的医术高明。
  • 辅仁:指陈握卿的仁德。
  • 顽石:比喻作者自己原本顽固不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琴剑飘零海外游”一句,比喻了什么? A. 作者自己漂泊无依 B. 作者的才华 C. 作者的品德 D. 作者的医术

  2. 诗中“共推品格无双美”一句,赞美了陈握卿的什么? A. 才华 B. 品德 C. 医术 D. 仁德

  3. 诗中“去秋若使归帆急,顽石那从悟点头”一句,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陈握卿的敬佩 B. 作者对陈握卿的感激 C. 作者对陈握卿的影响 D. 作者对陈握卿的思念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与本诗的漂泊主题相近。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与本诗的海外游历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本诗的漂泊主题相近,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离别之情,而本诗更多表达了结识新友的喜悦。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的海外游历主题相近,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而本诗更多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相近的诗作。
  • 《全宋诗》: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相近的诗作。
  • 《清诗选》:收录了清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相近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山 海船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四 万安县 题楚观楼 信云父 二月晦 陆枢密秀夫第五十二 赠碧眼相士 长妹第一百四十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禁足 不得要领 惟利是图 推诚布信 执法不阿 乛字旁的字 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织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风雨凄凄 环守 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邂逅不偶 隹字旁的字 锁怨 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分队 凵字底的字 包含遣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