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4:42
诉衷情 观海
灵胥白马拥涛来。荡绝地天开。
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
花四溅,白皑皑。
撼前崖。射潮弓弱,溯汉槎遥,人隔蓬莱。
海浪滚滚,白马飞奔而来,气势如虹,冲破了天地的阻隔。蛟龙为何还要发怒,竟在深壑中吼叫春雷?花瓣四散,白色的浪花飞溅,冲击着前方的崖壁。潮水犹如弓箭般射来,轻舟逆流而上,遥望那隔着蓬莱的天涯。
杨玉衔(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此诗创作于观海时,表达了诗人对海洋壮丽景色的赞美与思考。海浪的汹涌与蛟龙的怒吼,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悟。
《诉衷情 观海》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语言流畅,意象鲜明。开篇便以“灵胥白马拥涛来”形容海浪的气势,生动地描绘了海洋的壮阔。接着,诗人通过“蛟龙何事余怒,入壑吼春雷”一问,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惊叹与思索,仿佛在问谁能平息这汹涌的怒涛。此句不仅描绘了蛟龙的形象,也在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花四溅,白皑皑”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海浪拍打礁石时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仿佛能够感受到浪花飞溅的清凉。接下来的“撼前崖”则增强了海的力量感,令人心灵震撼。
最后的“射潮弓弱,溯汉槎遥,人隔蓬莱”则是对人类渺小的感慨,表达了人与理想境界之间的距离,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思索。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情感深邃而博大。
整首诗通过对海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思索,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感慨。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灵胥白马”中的“灵胥”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山脉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着:
A. 和平
B. 力量与威严
C. 温柔
D. 叛逆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所融入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