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云故居

《子云故居》

时间: 2025-04-27 11:52:46

诗句

杀却王章爱孔光,举朝谁复说兴亡。

未能免欲歌新美,岂不怀归念楚狂。

斗酒只今犹寂寞,小池无旧已荒凉。

秋风细雨催人去,似恐徘徊费感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2:46

原文展示

杀却王章爱孔光,
举朝谁复说兴亡。
未能免欲歌新美,
岂不怀归念楚狂。
斗酒只今犹寂寞,
小池无旧已荒凉。
秋风细雨催人去,
似恐徘徊费感伤。

白话文翻译

杀掉王章,弃绝对孔光的爱慕,
如今朝廷上谁还提及兴亡?
我未能摆脱对新美歌声的向往,
难道不怀念楚国的狂放吗?
如今喝酒却依然感到孤寂,
小池塘已无往昔的繁华,荒凉无比。
秋风细雨催促着人们离去,
似乎害怕徘徊会增加感伤。

注释

  • 王章:王章是汉朝的名士,通常指代某种士人风范。
  • 孔光:孔光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了对士人文化的向往。
  • 楚狂:指的是楚国的风格,楚国文化多表现出豪放与激情。
  • 斗酒:指的是痛饮,形容喝酒的豪情。
  • 小池:指作者故居附近的小池塘,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凋零。
  • 细雨:细细的雨,象征着伤感和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望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际,表现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宋代士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

诗歌鉴赏

《子云故居》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故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杀却王章爱孔光”引入,表现出对名士文化的反思与抛弃,显示出一种对传统的拒绝与对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人直面时局,感叹“举朝谁复说兴亡”,在历史的长河中,兴亡变迁似乎无人问津,诗人的孤独感愈发显著。

“未能免欲歌新美,岂不怀归念楚狂。”在这里,诗人表现出对新美事物的向往,却又难以忘怀楚国的豪放与激情,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接下来的句子“斗酒只今犹寂寞,小池无旧已荒凉”,通过描写酒宴的冷清和小池的荒凉,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秋风细雨催人去,似恐徘徊费感伤”作结,秋风细雨象征着离别和流逝,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此交织,形成一种深沉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杀却王章爱孔光:抛弃了对王章、孔光等古代贤士的崇敬,表明对士人文化的失落感。
    • 举朝谁复说兴亡:感叹朝廷中无人关注历史的兴衰变迁,表现出社会的冷漠。
    • 未能免欲歌新美:尽管对新的美好事物有向往,但无法忘怀过去。
    • 岂不怀归念楚狂:内心深处仍然怀念楚国那种狂放不羁的精神。
    • 斗酒只今犹寂寞:即使是聚会饮酒,内心却仍感孤寂。
    • 小池无旧已荒凉:描绘小池塘的荒凉景象,象征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再。
    • 秋风细雨催人去:秋天的细雨带来离别的氛围。
    • 似恐徘徊费感伤:徘徊不前会增加对往事的感伤,体现出作者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细雨比作催人离去的力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词句更加和谐。
    • 拟人:秋风细雨似乎有情感,给人以催促的感觉。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无奈,揭示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王章、孔光:象征着士人文化和理想。
  • 楚狂:象征着豪放与激情的文化精神。
  • 斗酒:象征着孤独中的自我安慰。
  • 小池: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
  • 秋风细雨:象征着离别、感伤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章”和“孔光”分别代表什么?

    • A. 诗人
    • B. 历史人物
    • C. 幻想角色
    • D. 当代名士
  2. “斗酒只今犹寂寞”中的“斗酒”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酒量
    • C. 豪饮
    • D. 酒席
  3. 诗中“秋风细雨催人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愁
    • C. 无聊
    • D. 疲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怀古情怀与孤独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刘望之与杜甫的诗作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刘望之更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感伤,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士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刘望之相关诗集与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万山 太白词 浣溪沙(新秋) 次韵德麟西糊新成见怀绝句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竹坞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其二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 周公庙庙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庙后百许步有泉依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浣溪沙·送叶淳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竭诚相待 禾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圹兆 簀簦 以人择官 阴谈鬼 潜水 冥差 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指冬瓜骂葫芦 见字旁的字 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变古易常 反文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