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

《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

时间: 2025-05-02 04:57:48

诗句

桐帽絁裘拥半酣,肩舆咿轧转城南。

牛过野水将新犊,女采柔桑起稚蚕。

遗老年光垂九十,故乡春事及重三。

种花筑室知难办,借地犹能结草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7:48

原文展示:

桐帽絁裘拥半酣,
肩舆咿轧转城南。
牛过野水将新犊,
女采柔桑起稚蚕。
遗老年光垂九十,
故乡春事及重三。
种花筑室知难办,
借地犹能结草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里平水游历归来的情景。在微醺之中,作者身着桐帽和轻便的衣裳,坐着轿子缓缓往城南走。路上,牛群经过野水,带着刚出生的小犊;乡村的女子在采摘柔嫩的桑树叶,准备养蚕。作者已是九十高龄,回到故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尤其是重阳节的春事。种花建房虽知难以实现,但借用一点地方,仍然可以搭个草庵。

注释:

  • 桐帽:用桐木制成的帽子,古代流行的帽子之一。
  • 絁裘:用细羊毛制成的外衣,指作者的衣物。
  • 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由人肩扛。
  • 咿轧:轿子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 新犊:刚出生的小牛。
  • 稚蚕:刚孵化出来的小蚕。
  • 遗老:年长的老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 重三: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草庵:用草搭建的简易住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主义者。他一生致力于抵抗外敌入侵,文学成就卓著,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他的诗词多描绘壮丽山河、抒发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通过描绘乡村的生动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回乡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诗人以“桐帽絁裘拥半酣”引入,展现了他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在微醺中欣赏周围的美景。接着“肩舆咿轧转城南”,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轿子在乡间小路上移动的声音。

在“牛过野水将新犊,女采柔桑起稚蚕”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牛和小犊的描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而女子采桑的场景则表现了农村的勤劳与朴实。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后的几句“遗老年光垂九十,故乡春事及重三”则流露出诗人对年老故乡的思考和对春天的感慨。尽管年事已高,诗人仍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种花筑室知难办,借地犹能结草庵”更是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精神,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要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帽絁裘拥半酣:诗人身着桐木帽和羊毛衣,微醉之中,感受到春日的温暖。
  • 肩舆咿轧转城南:乘坐轿子,听着轿子在路上发出的咿轧声,感受旅途的乐趣。
  • 牛过野水将新犊:牛群在野水边悠然经过,带着刚出生的小犊,生机盎然。
  • 女采柔桑起稚蚕:乡村女子在采摘柔嫩的桑树叶,准备养小蚕,展现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遗老年光垂九十:年老的诗人已九十岁,反思自己的生命。
  • 故乡春事及重三:故乡的春天如重阳节般美丽,诗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情。
  • 种花筑室知难办:尽管种花建房的愿望难以实现,但诗人仍然怀有梦想。
  • 借地犹能结草庵:即便条件简陋,也能借地搭建草庵,表现出诗人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桐帽”和“絁裘”比喻诗人轻松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牛过野水将新犊,女采柔桑起稚蚕”体现了和谐的生活场景。
  • 拟人:通过描写牛和蚕的生活,赋予它们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年事已高,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勤劳与生机。
  • :象征着农村生活的朴实与丰饶。
  • :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帽”的意思是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帽子
    • C. 一种衣服
  2. “遗老”指的是谁?

    • A. 年轻人
    • B. 年长者
    • C. 孩子
  3. 诗人想要种花建房,这体现了什么精神?

    • A. 消极
    • B. 乐观
    • C. 悲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故乡和生活的思考。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的《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慨,但风格上,陆游更显轻松自然,而杜甫则多了一份沉重和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赠陈逸人 旅中秋月有怀 榜曲 过耶溪 湖州韩使君置宴(一作陪韩中丞宴不饮酒) 登玄都阁 中秋月 塞下曲 早梅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警备 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填街溢巷 稳记 雨羞云困 辰字旁的字 油炸烩 宝盖头的字 连篇絫幅 四点底的字 疋字旁的字 宅心仁厚 生拉活扯 纳头便拜 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麟的成语 泯默 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