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4:45
奉和御製甘雨应祈
夏竦 〔宋代〕
少臯九秋当季月,
成汤六祷动灵心。
中宵甘澍均丰浸,
尽日层云结远阴。
销去骄阳为瑞重,
招来嘉应感人深。
侧身修道殊千古,
仍叔焉能播德音。
在九月的季节,少臯的祭祀已经举行,
成汤的六次祈祷感动了神灵的心。
午夜时分,甘露均匀地滋润着大地,
整天的层云聚集着远方的阴霭。
消去炎热的骄阳带来瑞气,
召唤来美好的应答让人感动。
侧身于修道之道,殊胜千古,
仍然像叔向那样能传播德音。
夏竦(生卒年不详),字子胥,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感慨。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诗人以恳求甘雨为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
《奉和御製甘雨应祈》是一首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诗篇。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甘雨的渴望和对神灵的祈祷。开篇提到的“少臯九秋当季月”,不仅设定了时间和地点,也传达了祭祀的重要性。成汤的“六祷”则进一步引出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
“中宵甘澍均丰浸,尽日层云结远阴”,这一句通过描写雨水的滋润与云层的聚集,生动展现了甘雨的来临。这种自然现象不仅仅是对农业的滋养,更是对人们心灵的洗礼。诗人通过“骄阳”为“瑞重”的对比,巧妙地传达出对干旱的忧虑与对甘霖的期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最后两句“侧身修道殊千古,仍叔焉能播德音”则引导读者思考诗人的修道之志,以及像叔向那样传播德音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
诗歌围绕对甘雨的渴望与人们的祈祷,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德的追求,传递出一种希望与感恩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成汤”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商朝开国之君
B. 汉朝皇帝
C. 唐朝诗人
“甘澍”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甜美的雨水
B. 酸涩的果实
C. 清澈的泉水
诗中提到的“骄阳”主要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干旱与困境
C. 繁荣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首诗都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人文情感的融合,但夏竦更侧重于对甘雨的期待,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