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48
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 其三
夏竦 〔宋代〕
昭公详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这首诗的意思是:昭公详细研究汉朝的律法,寻求与礼仪相对应的三千条规范。刻板的条文已经过时,宽厚平和的治理思想才是德行的根本。优秀的政策和辅佐之功被广泛宣扬,留下的恩泽使忠诚和贤德之士繁荣昌盛。通过这些来验证未来的吉祥,仁爱与公正是最为重要的。
夏竦,字公振,号毅斋,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清新,常以历史和法律为题材。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对历史的重视和文学的繁荣。诗人通过对汉书的阅读和理解,表达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对治理国家的理想和追求。
这首诗用简练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政治与法律的深刻关系。诗人通过“昭公详汉律”开篇,将读书学习与历史法典的研究相结合,体现出对法律体系的重视。接下来的“求比礼三千”则进一步强调了法律与礼仪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出古代社会对法治与德治的追求。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一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过于死板的法律条文,强调了以宽厚平和的治国理念为根本,体现出对法律应有灵活性的认识,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后面的“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展示了理想的政治家应具备的品质,即忠诚与贤德,突出了对优秀治理者的推崇与期望。
最后,“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指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仁爱与公正,为未来的吉祥与稳定奠定了基础。这首诗不仅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提倡宽厚治国和仁爱公正的治理理念,反映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昭公”是指哪个时期的统治者?
诗中提到的法律与礼仪的关系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仁矜理”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