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灵岩十二景 其三 铁袈裟

《灵岩十二景 其三 铁袈裟》

时间: 2025-05-06 00:02:30

诗句

我佛慈悲铁作衣,谁知方便示禅机。

昔年庾岭家风在,直到如今识者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2:30

原文展示:

我佛慈悲铁作衣,
谁知方便示禅机。
昔年庾岭家风在,
直到如今识者稀。

白话文翻译:

我佛的慈悲,就像一件铁制的袈裟,
谁能明白其方便之法,来启示禅宗的奥义呢?
曾几何时,庾岭的家风依然存在,
可到如今,真正懂得的人却少之又少。

注释:

  • 我佛:指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
  • 铁作衣:即铁袈裟,象征佛教的教义坚韧不拔,具有力量。
  • 方便:佛教中指以各种方法引导众生,达到觉悟的境界。
  • 禅机:禅宗的机理或窍门,指禅宗的智慧。
  • 庾岭:地名,曾是名士辈出之地,代表着优秀的文风与家教。
  • 识者:懂得、明白的人。

典故解析:

“庾岭”是古代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曾经有许多名士。诗中提到的“家风”,暗指当时的文化传统和良好教养,表明对过去良好文化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仁钦,宋代僧人,诗人,以禅宗思想为主,作品常带有深刻的哲理和佛教思想,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渐变,佛教影响力逐渐减弱。诗人以“铁袈裟”比喻佛教教义的坚韧,表达人们对禅宗智慧的渴望和对其逐渐稀少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铁袈裟”这一意象,体现了佛教教义的坚韧与深邃。开篇即以“我佛慈悲”引入,展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而“铁作衣”则暗示了教义的坚定不移。接着,诗人提出了对“方便示禅机”的追问,反映出人们对佛教智慧的渴求与困惑。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庾岭家风”,表现出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现今人们对佛教理解的稀少,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赞美,也有对时代变迁的不安,是一首具有浓厚哲理性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佛慈悲铁作衣”:表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教义的坚韧。
    2. “谁知方便示禅机”:探讨了真正理解佛教智慧的难度。
    3. “昔年庾岭家风在”:回忆过去的文化气息和道德风尚。
    4. “直到如今识者稀”:感叹如今懂得佛教的人已不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教教义比作“铁袈裟”,强调其坚韧和力量。
    • 对比: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惋惜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赞美、对智慧的渴求以及对文化衰退的忧虑,透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铁袈裟:象征佛教教义的坚韧与重要性。
  • 庾岭:代表着文化的繁荣与传统的延续。
  • 识者稀:暗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以及对现状的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铁袈裟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教义的坚韧
    C. 美丽的外表

  2. 诗中提到的庾岭代表了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文化盛行的地方
    C. 一个战场

  3. 诗人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与惋惜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感慨,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二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水粉图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春日登金华观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白帝城怀古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旧仇宿怨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行列 委弊 诡言浮说 同字框的字 隶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九天仙女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言字旁的字 尸居余气 盘桓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拍板成交 斗字旁的字 矾楼 沿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