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0:36
渔家傲 凌云山东坡读书台怀古
作者: 彭光远
嘉隆翠扑峨眉扫。长江万里回怀抱。
多少劫灰亭不倒。寻遗稿。
当年人在蓬莱岛。晏婴曾祖尼山道。
东坡又忌伊川老。一圣一贤坐枯槁。
休懊恼。用世何如传世好。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凌云山东坡的读书台上,回忆古人和历史的情景。
“嘉隆翠扑峨眉扫”,高耸的峨眉山被苍翠的云雾环绕;“长江万里回怀抱”,长江蜿蜒流淌,像是怀抱着这片土地。
“多少劫灰亭不倒”,经历了多少风雨灰烬,亭子仍然屹立不倒;“寻遗稿”,我在回忆中寻觅旧时的遗稿。
“当年人在蓬莱岛”,那些曾经在蓬莱岛的人;“晏婴曾祖尼山道”,晏婴的祖先留下的尼山之道。
“东坡又忌伊川老”,东坡(苏轼)与伊川的老者(朱熹)之间的忌讳与对比;
“一圣一贤坐枯槁”,圣人与贤人都已老去,坐在古木下,感叹无奈。
“休懊恼”,不必再感到懊恼;“用世何如传世好”,在这个世上生活,何如将自己的思想传承下来更为好。
作者介绍:彭光远,现代诗人,以抒情与历史感见长,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现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现代社会,诗人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回望古人,以此表达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渔家傲》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嘉隆翠扑峨眉扫”引出自然之美,接着用“长江万里回怀抱”描绘长江的壮丽,体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人类的渺小。诗中对历史遗迹的追溯,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人在感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时,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与对个人价值的思考。尤其是在“一圣一贤坐枯槁”这一句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文化的易逝,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无奈与反思。最后以“用世何如传世好”总结了诗人的思考,强调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峨眉”指的是哪个山?
“一圣一贤”分别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