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6:03
机中长恨鱼中素,倦拨炉香。愁倚眉妆。袖薄天寒掩泪行。游春总是愁春处,弱腕丝缰。恨缕垂杨。翠驿红亭路更长。
在机声中我长久地怨恨那鱼的白色,倦倦地拨弄炉上的香火。愁苦中我倚靠着眉妆,薄薄的袖子在寒天中掩盖着泪水。游春的时光总是愁苦,柔弱的手腕牵着丝缰,怨恨那垂柳的细丝。翠绿的驿站和红色的亭子,路途似乎更加漫长。
赵尊岳(1860-1920),字子恭,号秋水,江苏人。赵尊岳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曾在政治与文化领域有所建树。他的诗作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反映了他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思考。
这首《采桑子 其七》创作于赵尊岳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状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采桑子 其七》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索的词作。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游玩场景,表面上看似是对春日的享受,实际上却深藏着无尽的愁苦。首句“机中长恨鱼中素”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织女的孤独与等待,仿佛在叹息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倦怠的心情在“倦拨炉香”这句中得以体现,炉香的轻烟与诗人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接下来的“愁倚眉妆”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薄薄的衣袖在寒风中掩泪,显现出一种脆弱的姿态,象征着女性的柔弱与无奈。游春原本是快乐的活动,但“游春总是愁春处”却将快乐的表象撕开,显露出愁苦的内核。诗人用“弱腕丝缰”描绘了旅途的艰难与无助,情感不断升华,最终在“翠驿红亭路更长”中达到高潮,长路漫漫,愁苦似乎无尽。
整首词以春为背景,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展现出赵尊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命运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忆,渗透着深刻的孤独感和无奈感,体现了生命的复杂与多面性。
选择题:诗中“倦拨炉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疲惫
C. 满足
D. 兴奋
填空题:诗人用“___”来表现对游春的愁苦。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