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3:54
应天长
—— 王沂孙
疏帘蝶粉,幽径燕泥,花间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轻舟泛晴渌。
寻芳地,来去熟。尚仿佛大堤南北。
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
重访艳歌人,听取春声,犹是杜郎曲。
荡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
东风曾共宿。记小刻近窗新竹。
旧游远,沈醉归来,满院银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象:轻薄的帘子下,粉蝶翩翩起舞,幽静的小路上湿润的泥土上留有燕子的足迹,花间的小雨刚刚停歇。又到了禁城的寒食节,轻舟在明澈的水面上缓缓行驶。寻芳之地,来去熟悉,仿佛又回到了南北的大堤。望着一片阴影中的杨柳,摇曳着新生的绿意。重游艳歌之地,听那春天的声音,依旧是听杜甫的《郎曲》。荡漾着去年的春色,深深的杏花屋里。东风曾在这里共度良宵,记得窗边新竹的细雨,旧游已远,醉意朦胧,归来时满院都是银色的烛光。
王沂孙,字季白,号天水,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时期,活跃于文人圈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词风清新,别具一格。
《应天长》创作于宋代春季,正值寒食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情感生活。
《应天长》是一首典型的咏春诗,诗中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开篇“疏帘蝶粉,幽径燕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温暖的春日场景,轻薄的帘子下,粉色的蝴蝶在飞舞,幽静的小路上则是燕子的足迹,这种描写充满了生动的气息。接着,诗人提到“又是禁城寒食”,让人联想到传统节日的到来,轻舟在湖面上轻轻荡漾,象征着春天的温柔和宁静。
而“寻芳地,来去熟”则表达了对春天的熟悉与喜爱,仿佛每一次游玩都是新的发现,又似乎是旧游的重温。诗中“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一联,将杨柳的生机与新绿的摇曳描绘得淋漓尽致,既有春天的气息,也有对生命的感悟。
重访“艳歌人”时,诗人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似乎在对比往年的快乐与现今的怀念。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过往的思念。结尾的“满院银烛”更是以灯光象征着温馨的聚会氛围,唤起了人们对春日夜晚的温暖回忆。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春天生机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传统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景象包括“疏帘蝶粉,幽径__”。
判断题:诗中有提到杜甫的《曲江》。
A. 对
B. 错
王沂孙 vs. 孟浩然
王沂孙的《应天长》与孟浩然的《春晓》均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后者则侧重于春天的清新与希望。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古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应天长》的诗意和情感,增强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