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3:00
木兰花慢(游天师张公洞)
作者: 张炎 〔宋代〕
风雷开万象,散天影入虚坛。
看峭壁重云,奇峰献玉,光洗琅玕。
青苔古痕暗裂,映参差石乳倒悬山。
那得虚无幻境,元来透彻玄关。
跻攀。竟日忘还。
空翠滴逼衣寒。
想邃宇阴阴,炉存太乙,难觅飞丹。
泠然洞灵去远,甚千年都不到人间。
见说寻真有路,也须容我清闲。
风雷震动,开启了万物的景象,天边的影子散入空灵的坛宇。
看那峭壁上重重的云彩,奇特的高峰如同献上美玉,阳光洗刷着琅玕石。
青苔上的古老痕迹微微裂开,映照出参差的石乳,悬挂在山间。
要如何才能进入那虚无缥缈的幻境呢,原来只需透彻那玄妙的门径。
我一路攀登,竟然忘了时间的流逝,
空中的翠色滴落,渗透了我的衣服,令人感到寒冷。
想象那幽深的宇宙,炉中存着太乙之气,却难以寻找到飞升的丹药。
洞中的灵气渐渐远去,甚至连千年都未曾来到人间。
听说寻求真理有路可走,但我也需要留一些悠闲的时光。
作者介绍: 张炎,字仲明,号白华,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与李清照齐名。其词风细腻、优雅,善于表达内心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张炎游览张公洞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他对道教理念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悟的词作,描绘了游览张公洞的奇特景象,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考。开篇以“风雷开万象”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仿佛在诉说着天地间的奥秘。接着,诗人通过对峭壁、奇峰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象征着追求理想境界的艰辛与美好。
诗中提到的“虚无幻境”,不仅是对道教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通过“跻攀”与“竟日忘还”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沉浸与忘我,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最后,诗人提到“见说寻真有路”,暗示了对真理的探索与个人内心的宁静。
整首词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极具美感,情感上也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体现了张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激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一份清闲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张炎作为一位道教文化的践行者,对超脱与清闲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苔古痕”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跻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木兰花慢》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