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集古挽乔仙 其二

《集古挽乔仙 其二》

时间: 2025-05-11 19:43:10

诗句

芙蓉如面柳如眉,春色人间总未知。

谁为含愁独不见,夜来风雨葬西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3:10

原文展示:

集古挽乔仙 其二
岑尔孚 〔明代〕
芙蓉如面柳如眉,春色人间总未知。
谁为含愁独不见,夜来风雨葬西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仿佛是芙蓉花的面庞和柳树的眉毛,然而人间的春色却让人感到难以捉摸。谁又在愁苦中默默无闻,昨夜的风雨仿佛将美丽的西施埋葬在了其中。

注释:

  • 芙蓉:指荷花,常用以比喻女子的美丽。
  • :指柳树,常常用以象征柔美与婉约的女子。
  •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绝世的美丽与悲剧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尔孚,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的眷恋,风格清新婉约,感情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美好的惋惜。

诗歌鉴赏:

《集古挽乔仙 其二》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沉思。开篇以“芙蓉如面柳如眉”引入,形象地刻画了春天的美丽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着“春色人间总未知”一句,转而表达对春光的迷惘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似乎在揭示即使再美的景色,背后也隐藏着不可知的惆怅与失落。最后两句通过西施这一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女子命运的唏嘘与同情,似乎在暗示美丽与忧愁往往相伴而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的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苦难与无常,而西施的葬送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芙蓉如面柳如眉”: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象,使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春天。
    • “春色人间总未知”:表达了对美好的春色的迷惘,似乎在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可捉摸。
    • “谁为含愁独不见”:提问的方式,唤起读者对美好与愁苦的思考。
    • “夜来风雨葬西施”:用西施的典故,表达对美丽与命运的感慨,风雨象征着生活的波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比作面容,将柳树比作眉毛,增强了春天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西施,增添了诗的深度与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与西施的典故,探讨了美与忧愁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真。
  • :象征着柔美与婉约。
  • 春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西施:象征着绝世的美丽与悲剧命运,反映出美的短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芙蓉如面柳如眉”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A. 春天的美丽景象
    B. 秋天的凋零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A

  2. “夜来风雨葬西施”中“西施”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与悲剧
    C. 战争
    答案:B

  3. 本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什么情感? A. 崇拜
    B. 嫉妒
    C. 惋惜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了美与悲的交织。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岑尔孚的《集古挽乔仙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但李清照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商老酬答时帖 塔灯六言四绝 其二 宫词一百首 发排湾过小孤彭郎祠下遂宿马当 病中酬赵季茂 排湾遇风对岸即彭泽旧县二首 米元章砚山诗帖赞 孙参政知命帖赞 春波堂小饮怀棠湖旧隐三首 山中书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率 欠字旁的字 有犯无隐 烦天恼地 草字头的字 包含楫的词语有哪些 言无二价 高山大川 龜字旁的字 不痴不聋 朱辬皁盖 小跑 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笠的词语有哪些 棉药 舌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科斗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