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21
独倚楼(更漏子三首)
作者: 贺铸 〔宋代〕
上东门,门外柳。
赠别每烦纤手。
一叶落,几番秋。
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
薄暮更堪搔首。
无际恨,见闲愁。
侵寻天尽头。
在东门外,门前有垂柳。
每次送别时都让人心烦意乱。
一片叶子飘落,已是数个秋天。
我独自倚靠在江南的楼阁上。
曲折的栏杆旁,我凝视停留已久。
黄昏时分更是令人感到愁苦。
无尽的遗憾,令人感到闲愁。
我向天边不断寻觅,仿佛要追寻那尽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柳”字通常与离别相关,历史上许多诗人都用其表达送别的情感,如王维的《送别》等。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秋水,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意境深远,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独倚楼》创作于贺铸的晚年,他在词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乡的情感,背景可能是他的身世与经历,常在离别与孤独中反思人生。
《独倚楼》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思绪。开头以“东门”与“柳”作为背景,隐喻离别的哀伤。柳树常常被用作象征离别的意象,诗人通过“每烦纤手”的描述,表达了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一叶落,几番秋”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感叹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无常。诗人独自倚靠在江南的楼阁上,曲阑干的凝视,使得这份孤独感愈显浓厚。黄昏时分的“更堪搔首”,暗示着心中的烦恼与无尽的思念。诗的最后几句“无际恨,见闲愁”与“侵寻天尽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惋惜。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优美的韵律感,也在意境上营造了浓烈的离愁别绪,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惋惜,情感深沉而真实,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上东门,门外柳。”中“柳”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的“凝伫久”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诗人通过“一叶落,几番秋”想要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份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独倚楼》及其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