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1:52
闻蛙
作者:陆游
科斗忽安在,
蛙声豪有余。
虽成两部乐,
恨失一编书。
忿怒缘何事?
号呼可奈渠。
厨人不遐弃,
犹得伴溪鱼。
《闻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蛙声而引发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科斗”,指的是一种击打乐器,诗人突然觉得这种音乐的安宁在哪儿呢?蛙声仍然响亮,似乎乐声依旧,但他却遗憾没有那一整本的书籍来记录这些乐音。诗人感到愤怒和不解,为何事情会变成这样?他在号叫、呼喊,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即便厨子并没有被遗弃,仍然可以与溪水中的鱼为伴。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作品风格豪放、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感情。
《闻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陆游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闻蛙》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听到蛙鸣,勾起内心的诸多思绪。诗的开头以“科斗忽安在”引入,表达了对宁静音乐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蛙声的豪壮,仿佛在提醒诗人生活的喧嚣与不安。虽然蛙声宛如音乐,但诗人却感到缺失,似乎缺少了一本记载内心感受的书籍。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解,似乎在质问生活的无常与变化。发出呼喊,却无处倾诉,表明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厨人不遐弃,犹得伴溪鱼”,则是一种生活的继续,尽管内心的烦恼无法消除,但生活仍在继续,厨人和溪鱼的意象让人感到一丝安慰。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表达了一种对宁静与安逸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这首诗通过蛙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诗人虽然感到愤怒与孤独,但在自然的陪伴下,依然寻找生活的意义。整体情感基调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的向往。
选择题:诗人通过什么声音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
A. 风声
B. 蛙声
C. 雨声
D. 鸟鸣
填空题:诗人感到“恨失一编书”,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的遗憾。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厨人”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对/错)
陆游《闻蛙》 vs 白居易《赋得自君之词》
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但陆游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悟,而白居易则侧重于对情感的抒发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