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2: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2:35:49
送倪汝敬谪官宜山
作者: 许篪 〔明代〕
皂囊朝捧入承明,
夕泛孤舟万里行。
补衮有才人共惜,
出关无节吏还迎。
夜郎月白空归梦,
铜柱云深薄宦情。
此后阴晴俱未卜,
重来江郭听鸠鸣。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倪汝敬被贬到宜山的送别情景。清晨,倪汝敬手捧皂囊进入朝廷,傍晚则独自划着小舟,远行千里。身为朝中有才的人,大家都对此感到惋惜;而他出关时,没有节制的官吏却热情迎接。夜晚,月光皎洁,回归的梦境显得如此空虚;铜柱高耸入云,宦海浮沉的情感愈发淡薄。从此以后,阴晴未卜,重回江边时只听得鸠鸟的鸣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篪,明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事与自然景色,作品多反映其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倪汝敬之作,倪汝敬因政治原因被贬,作者以诗寄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
《送倪汝敬谪官宜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倪汝敬的深切关怀与惋惜。首联“皂囊朝捧入承明,夕泛孤舟万里行”描绘了倪汝敬的双重身份:早晨作为朝廷官员,傍晚则化作孤舟行者,瞬息万变的命运让人感慨不已。中间两句“补衮有才人共惜,出关无节吏还迎”,不仅体现了对倪汝敬才华的珍惜,也反映了官场的复杂与冷漠,令人唏嘘。
后四句则更为深沉,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夜郎月白空归梦,铜柱云深薄宦情”用夜郎和铜柱的意象,暗示了倪汝敬即便身处高位,内心依然孤独。最后两句“此后阴晴俱未卜,重来江郭听鸠鸣”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似乎预示着未来的命运难以预测,重返故地时,只有孤独的鸠鸣伴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隐含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皂囊”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夜郎”是指哪个国家?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