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34
琴曲歌辞·飞鸢操
作者:刘禹锡 〔唐代〕
鸢飞杳杳青云里,
鸢鸣萧萧风四起。
旗尾飘扬势渐高,
箭头砉划声相似。
长空悠悠霁日悬,
六翮不动凝飞烟。
游鶤翔雁出其下,
庆云清景相回旋。
忽闻饥乌一噪聚,
瞥下云中争腐鼠。
腾音砺吻相喧呼,
仰天大吓疑鸳雏。
畏人避犬投高处,
俯啄无声犹屡顾。
青鸟自爱玉山禾,
仙禽徒贵华亭露。
朴樕危巢向暮时,
毰毸饱腹蹲枯枝。
游童挟弹一麾肘,
臆碎羽分人不悲。
天生众禽各有类,
威凤文章在仁义。
鹰隼仪形蝼蚁心,
虽能戾天何足贵。
这首诗描绘了高飞的鸢鸟在青空中自由翱翔的场景,它的叫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旗帜在风中飘扬,箭头划过天空发出类似的声音。晴朗的天空中,阳光洒照,鸟儿不动,静静地凝视着飞烟。游鶤和大雁在它们的下方飞翔,清澈的云彩和美丽的景色交相辉映。忽然听见饥饿的乌鸦叫声,它们在云中争抢腐鼠。鸟儿们发出喧闹的声音,仰望天空,惊吓得像是幼鸳鸯。它们因怕人而躲避犬只,飞到高处,俯视着周围,虽然无声却时常顾忌。青鸟偏爱玉山的禾苗,仙禽徒然珍视华亭上的露水。朴素的鸟巢在黄昏时分显得危隘,满腹的鸟儿蹲在枯枝上。游玩的小童用手中的弹弓瞄准,它们的羽毛被打散,人们对此并不感到悲伤。大自然造物各有各的类别,威凤的文章在于仁义。鹰隼虽能飞向高空,但心如蝼蚁,虽能飞天又何足道呢?
刘禹锡(772年-84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出身于官宦家庭,曾任多个地方官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内容涉及政治、人生、自然等多个方面。刘禹锡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飞鸢操》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碰撞期。刘禹锡借助鸟类的自由飞翔与人们的压抑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琴曲歌辞·飞鸢操》以鸟类为主题,通过描绘飞鸢的自由翱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诗中对于鸟儿的生动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折射出人类的渺小与无奈。通过对比,诗人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尤其是在描绘乌鸦争食时,展现了生存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诗人在此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
整首诗在音韵上流畅自然,节奏感强,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最后几句关于“天生众禽各有类”的思考,让人深思。通过对鸟类的描写,诗人不仅仅是在歌颂自然的美,更是通过自然反思人性的复杂,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借助鸟类的自由飞翔,展现了人类的渺小与无奈,强调了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鸢”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述的“饥乌”代表了什么?
“天生众禽各有类”的意思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