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时间: 2025-04-30 18:54:45

诗句

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

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

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4:45

原文展示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
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
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
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白话文翻译

在秋日的阳光下,我漫步于鸿举法师的寺院,想要送别朋友回江陵。
长廊处的画面如同一幅幅画卷,我在幽静的小道上寻觅僧人。
小池塘清澈,白鹤飞翔,显得格外宁静;古老的树木中,蝉声轻轻响起,透出秋天的气息。
客人来到,茶烟袅袅升起,鸟儿归巢,讲座也结束了。
我举杯相送,明日就要离去,彼此遥望,水面悠悠。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长廊:长廊上有绘画装饰。
  • 寻僧:寻找僧人。
  • 小池:小水池。
  • 兼鹤:同时有白鹤。
  • :清澈、宁静。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伴随、带有。
  • 蝉秋:蝉鸣声和秋天的意象相关。
  • 茶烟:茶水升起的烟雾。
  • 禽归:鸟类归巢。
  • 讲席:讲座结束后。
  • 浮杯:举杯畅饮。
  • 相望:互相眺望。
  • 水悠悠:水面辽阔、缓慢流动。

典故解析
“鸿举法师”可能指代一位名叫鸿举的高僧,是当时佛教文化的代表。诗中所描绘的寺院、茶烟、白鹤等意象,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梦得,号醉吟先生,湖南人。他是“元和十大家”之一,擅长诗、文,尤其以诗歌和散文闻名。刘禹锡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幽默、机智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教文化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寺院环境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歌鉴赏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诗,刘禹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寺院景色,诗中通过“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即以“画长廊”引入,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暗含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用“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描绘出一幅秋日水墨画,白鹤的清雅与古木的苍劲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接着“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一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茶烟升起,象征着温馨的交谈与友谊,而鸟儿归巢则寓意着归属与宁静。

最后两句“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在送别的时刻,诗人举杯相送,既表现了惜别之情,也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水的悠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绵长,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看画长廊遍:在寺院的长廊中观看到处的画作。
  2. 寻僧一径幽:在幽静的小路上寻找僧人。
  3. 小池兼鹤净:小池水清澈,白鹤在旁飞舞。
  4. 古木带蝉秋:古老的树木伴随着秋日的蝉鸣。
  5. 客至茶烟起:客人到来,茶香四溢。
  6. 禽归讲席收:鸟鸣归巢,讲座也随之结束。
  7. 浮杯明日去:举杯共饮,明天就要离去。
  8. 相望水悠悠:彼此相望,水面悠然流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院景象比作画卷,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如“禽归”,赋予鸟类以人的行为,增加生动感。
  • 对仗:如“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送别时的感伤,同时也反映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廊:象征文化的积累与交流。
  • 小池:象征宁静与清澈。
  • 白鹤:象征高洁与灵性。
  • 古木:象征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 茶烟:象征温暖的人际关系与交流。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悠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看画长廊遍”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风景优美的山川
    B. 寺院的艺术氛围
    C. 战争的惨烈

  2. “浮杯明日去”中的“浮杯”意为?
    A. 忘记
    B. 举杯畅饮
    C. 泡茶

  3. 诗人所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城市街道
    B. 寺院与自然
    C. 战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的《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但刘禹锡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妙之处。

相关查询

唐多令 唐多令 唐多令·零露下长洲 唐多令 乙丑九月登黄鹤楼 唐多令 唐多令 中秋夜病院即事 唐多令 云孙聘姬珊珊照属题 唐多令 感旧 唐多令 唐多令 中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争红斗紫 礼禁未然 木字旁的字 元善 屮字旁的字 谎敲才 神态自若 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農轲 采字头的字 伸头缩颈 圣范 寄人篱下 食租衣税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