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赵德成东岩 其二

《寄题赵德成东岩 其二》

时间: 2025-05-07 23:37:54

诗句

人间无处著我辈,只可飞泉藓石边。

习气犹馀子虚赋,苦令猿鹤怨风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54

原文展示:

人间无处著我辈,只可飞泉藓石边。
习气犹馀子虚赋,苦令猿鹤怨风烟。

白话文翻译:

这世间没有地方可以安放我们这些人,只能在飞泉和苔藓石边徘徊。
习气仍然留存于虚无的诗赋中,令人感到猿鹤怨恨这风烟迷蒙的景象。

注释:

  • :安放、栖息。
  • 我辈:我们这一类人。
  • 飞泉:指飞流而下的泉水。
  • 藓石:长有苔藓的石头,象征自然环境。
  • 习气:习惯和情绪。
  • 子虚赋:指的是虚无缥缈的诗文,可能指代一种无实质内容的表述。
  • 猿鹤:猿和鹤,常用来象征孤独和高洁的志趣。
  • 风烟:象征自然的变化和无常。

典故解析:

“猿鹤怨风烟”可理解为古人对自然的感叹和对生活无常的思考。猿和鹤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志趣与孤独,表现作者对人世间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远的情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创作背景:

《寄题赵德成东岩》系列诗作是在方岳游览东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方岳在《寄题赵德成东岩 其二》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间困顿的感慨。首句“人间无处著我辈”直接点出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孤独感,反映出作者在纷扰的尘世中难以找到归属感的无奈。紧接着以“飞泉藓石边”描绘出一幅清幽的自然图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依恋。这里的“飞泉”与“藓石”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作者心灵归宿的寄托。

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习气犹馀子虚赋”展现了对生活习惯的无奈与反思,认为即使在自然中也难以逃避内心的纷扰。最后“苦令猿鹤怨风烟”则将猿鹤的哀怨与自然的风烟结合,形成对生活无常的深刻感悟,令人感到一丝苦涩。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矛盾,展现了作者在纷繁世事中的孤独与超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间无处著我辈:表达了一种无处安身的孤独感。
  2. 只可飞泉藓石边:虽然无处可归,却能在自然中寻找一丝安慰。
  3. 习气犹馀子虚赋:内心的习惯与情绪依然缠绕,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
  4. 苦令猿鹤怨风烟:象征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泉藓石边”与“习气犹馀”,构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猿鹤的哀怨借用来表达内心的孤独,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透过对孤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泉:象征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 藓石:象征自然的静谧与安定。
  • 猿鹤:象征孤独与高洁的志向。
  • 风烟:象征人生的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辈”指的是谁?

    • A. 自然界的动物
    • B. 诗人自己及同类人
    • C. 诗人的朋友
  2. “飞泉藓石边”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 A. 繁华的景象
    • B. 清幽的自然
    • C. 人世的喧嚣
  3. “习气犹馀子虚赋”意指什么?

    • A. 诗人写作的习惯
    • B. 内心的烦恼与习惯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孤独与高洁与王维的山水诗中的闲适形成对比,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宁静的享受而方岳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方岳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更漏子 月夜 更漏子 其五 更漏子 其四 更漏子 其三 更漏子 其二 更漏子 其一 更漏子 紫薇 更漏子四首 其三 更漏子四首 其二 更漏子四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结尾的成语 泉穴 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外丧 扣厅 线断风筝 混淆黑白 唯唯否否 音字旁的字 疏躁 食字旁的字 包含苟的词语有哪些 爪牙之将 祸发齿牙 抗兵 歹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