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社日以旱蔬食

《社日以旱蔬食》

时间: 2025-04-27 22:35:31

诗句

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繖。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稈。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不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畽。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35:31

原文展示

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繖。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稈。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不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畽。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烈日炎炎,风干大地的情景,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在助长干旱。南山上薄薄的云彩,似乎在六合之间也难以覆盖满天。狂风怒吼,不等亲人相见,赤日像火焰一样高悬。幽静的窗户里,身影显得孤立,犹如美玉般挺立,试图拯救散乱的状态。大地的干旱难以自持,枯萎的禾苗又算得了什么?如今的西畴,似乎只能想象出一根稻草。社公也对此无可奈何,水渠早已不能通行。人们忙于丰盛的饮食,生怕牛被屠宰。坐在这儿尽量让宰杀变得平静,肉食者醉倒在田间。只听见宽敞的书中,已经有人在责怪,宁愿慢些也不愿急。龙湫里潜藏着鱼鳞,郁郁寡欢,似乎懒得再醒来。移文去歌颂风神,九重关口又有谁能过?

注释

  • 骄阳:炽热的阳光。
  • 挟融风:夹带着热风。
  • 六合:指天地之间。
  • 怒吹:愤怒的风。
  • 赤日:炽热的太阳。
  • 幽窗:幽静的窗户。
  • 槁项:枯干的禾苗。
  • 占西畴:占据西边的田地。
  • 社公:土地神。
  • 玉食:美好的食物。
  • 宰平手:平静地宰杀。
  • 龙湫:深潭。
  • 潜鳞:隐藏的鱼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美,号隐岐,生于南宋,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干旱的季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感慨和对丰收的渴望。诗中描述的情景,正是当时农民所面临的困境,表现出对土地和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社日以旱蔬食》通过描绘干旱天气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骄阳”、“怒吹”和“赤日”等,传达出干旱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反映了农民在干旱面前的无奈和焦虑。

诗的开篇即以“骄阳挟融风”引入,给人一种炙热的感受,令人倍感压迫。接着南山的云彩和六合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干旱的严重。诗者通过“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描绘出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感慨。

诗中对于社公(水神)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虽然人们在努力追求丰盛的饮食,但却无法改变干旱的现实。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正是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对称和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力量感,使得读者在细读之中,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悯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骄阳挟融风:形容阳光强烈,伴随着热风,给人一种炙热的感觉。
  2. 合力为此旱:阳光和热风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干旱。
  3. 南山肤寸云:南山上仅有薄薄的云彩,无法遮挡阳光。
  4. 六合望弥满:整个天地之间都显得空旷无比。
  5. 怒吹不待族:狂风肆虐,不会因为亲人相聚而停息。
  6. 赤日行火繖:烈日如火焰般高悬。
  7. 幽窗几长身:幽静的窗户前,身影显得孤立。
  8. 玉立拯萧散:如美玉般的身影试图拯救四散的状态。
  9. 中乾不自持:大地的干旱已无法自持。
  10. 槁项何足算:枯萎的禾苗又算得了什么呢?
  11. 以兹占西畴:如今的西边田地,似乎只能想象。
  12. 可想一本稈:想象中只有一根稻草。
  13. 社公亦耐事:土地神对此也无可奈何。
  14. 水旧不渠管:水渠早已不能通行。
  15. 方勤玉食忧:人们忙于丰盛的饮食,却忧虑。
  16. 不令屠牛坦:生怕牛被屠宰。
  17. 坐令宰平手:让宰杀变得平静。
  18. 无肉醉町畽:无肉却醉倒在田间。
  19. 但闻宽大书:只听见宽阔的书中。
  20. 已责宁使缓:已经有人责怪,宁愿慢些。
  21. 龙湫有潜鳞:深潭里隐藏着鱼鳞。
  22. 郁屈睡欲懒:郁郁不欢,似乎懒得再醒。
  23. 移文颂风伯:歌颂风神。
  24. 九关谁可款:九重关口又有谁能越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日行火繖”,将太阳比作火焰,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骄阳挟融风”、“怒吹不待族”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社公亦耐事”,赋予土地神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干旱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无奈与焦虑,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骄阳:象征着炎热与无情的自然力量。
  • 幽窗:代表着孤独与无助。
  • 玉立: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社公:土地神,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 龙湫:深潭,象征着潜藏的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骄阳挟融风”意指: A. 阳光温暖
    B. 阳光强烈,伴随热风
    C. 阳光明媚
    D. 阳光稀少

  2. “社公亦耐事”中的“社公”指的是: A. 水神
    B. 土地神
    C. 风神
    D. 火神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雾霭
    B. 雪景
    C. 干旱
    D. 台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方岳的《社日以旱蔬食》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文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休禅师双峰寺 清明后登城眺望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喜李翰自越至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不朽之功 咸和 辰字旁的字 素车白马 左家娇女 包含煮的词语有哪些 节结尾的成语 以辞害意 心惊胆战 肀字旁的字 荣歇 梅舌儿 壁塞 女字旁的字 身废名裂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