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35:31
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繖。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稈。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不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畽。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这首诗描绘了烈日炎炎,风干大地的情景,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在助长干旱。南山上薄薄的云彩,似乎在六合之间也难以覆盖满天。狂风怒吼,不等亲人相见,赤日像火焰一样高悬。幽静的窗户里,身影显得孤立,犹如美玉般挺立,试图拯救散乱的状态。大地的干旱难以自持,枯萎的禾苗又算得了什么?如今的西畴,似乎只能想象出一根稻草。社公也对此无可奈何,水渠早已不能通行。人们忙于丰盛的饮食,生怕牛被屠宰。坐在这儿尽量让宰杀变得平静,肉食者醉倒在田间。只听见宽敞的书中,已经有人在责怪,宁愿慢些也不愿急。龙湫里潜藏着鱼鳞,郁郁寡欢,似乎懒得再醒来。移文去歌颂风神,九重关口又有谁能过?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美,号隐岐,生于南宋,生活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写于一个干旱的季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感慨和对丰收的渴望。诗中描述的情景,正是当时农民所面临的困境,表现出对土地和生活的思考。
《社日以旱蔬食》通过描绘干旱天气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骄阳”、“怒吹”和“赤日”等,传达出干旱给人们带来的困扰。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反映了农民在干旱面前的无奈和焦虑。
诗的开篇即以“骄阳挟融风”引入,给人一种炙热的感受,令人倍感压迫。接着南山的云彩和六合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干旱的严重。诗者通过“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描绘出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类命运的感慨。
诗中对于社公(水神)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态度,虽然人们在努力追求丰盛的饮食,但却无法改变干旱的现实。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正是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对称和呼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力量感,使得读者在细读之中,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悯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干旱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无奈与焦虑,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诗中“骄阳挟融风”意指:
A. 阳光温暖
B. 阳光强烈,伴随热风
C. 阳光明媚
D. 阳光稀少
“社公亦耐事”中的“社公”指的是:
A. 水神
B. 土地神
C. 风神
D. 火神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雾霭
B. 雪景
C. 干旱
D. 台风
与方岳的《社日以旱蔬食》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关注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