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0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08:38
兔饥食山林,兔渴饮川泽。与人不瑕玼,焉用苦求索。
天寒草枯死,见窘何太迫。上有苍鹰祸,下有黄犬厄。
一死无足悲,所耻败头额。敢期挥金遇,倒橐无难色。
虽乖猎者意,颇塞仁人责。兔兮兔兮听我言,月中仙子最汝怜。
不如亟返月中宿,休顾商岩并岳麓。
兔子饥饿时在山林中觅食,渴望时则饮水于河泽。
与人无冤无仇,干嘛要苦苦追求呢?
天寒地冻,草木枯死,看到这些窘迫的景象,何必如此急迫?
高空有苍鹰的威胁,地面又有黄犬的困扰。
一死也无足悲,何必为头上的败象而感到羞耻。
难道奢望能用金钱相遇,倒地也无难色?
即使违背猎人的意愿,也难以阻挡仁者的责难。
兔子啊兔子,听我说,月中的仙子最怜你。
不如赶紧回到月中去栖息,别再顾虑商山和岳麓。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擅长词、诗,尤其以婉约派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善于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和裴仲谟放兔行》是在秦观与好友裴仲谟的交往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兔子的怜惜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兔子为主角,通过兔子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困境,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诗中描绘了兔子在饥饿与渴望中艰难求生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作者借兔子之口,阐述了对人类贪婪和追求名利的批判,认为兔子与人并无仇怨,生活中不应苦苦追求物质的东西。
诗中通过描绘猎鹰和猎犬这两种生存威胁,进一步强调了兔子在自然界中的无奈与脆弱,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同情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后半部分通过仙子和月亮的意象,寓意兔子应回归自然,而非在世俗的纷争中迷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秦观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兔子的生存困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性和对自然的尊重。诗人借兔子之口,表达了对人类贪婪行为的批判,提倡回归自然,珍视生命的理念。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兔子
B. 苍鹰
C. 黄犬
D. 以上皆是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存状态的批判?
A. 自然和谐
B. 人类贪婪
C. 动物捕食
D. 诗人孤独
兔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脆弱生命
C. 朋友
D. 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