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6:21
《长亭怨慢五首 其二》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正春到椒盘吟絮。官烛摇红,玉堂雕户。
忽自钗分,断云天际渺何处。
旧时鸾镜,谁并倚花双树。
只留得鸳雏,忍更话青红欢聚。
日暮。认空房履迹,点点香尘堪数。
写成虚位,对遣挂商量眉语。
最苦是爆竹闉填,怕胆怯犀帘无主。
应倍记年前,拥髻春幡风度。
春天来到,椒盘中吟唱着絮语。官烛摇曳着红光,玉堂的雕花门窗映衬着这幅美景。
一时间,发钗松动,云层在天际断裂,去向何方难以追寻。
往昔的鸾镜下,谁曾倚靠在花树旁。
如今只剩下鸳雏,难忍再谈青红的欢聚。
日暮时分,认得空房的脚步印,点点的香尘可以细数。
只写成空位,借此商量眉语相对。
最让人痛苦的是爆竹声中,令人胆怯的犀帘已经无人问津。
应当更怀念前年的风度,怀拥春幡的发髻。
李慈铭,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其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和人事,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长亭怨慢》系列诗作是李慈铭在春日时节所作,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往日情感的怀念,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惋惜。
全诗以春天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稍显忧伤的氛围。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官烛与玉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华丽的环境,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的“旧时鸾镜”,引发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而“鸳雏”则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随着日暮的降临,诗人对空房的感受更加深刻,落寞的情绪愈加明显。通过“点点香尘”的描写,诗人将对往日的怀念与现实的孤寂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节提到的“爆竹”和“犀帘”,则是对节日喧闹与内心孤独的双重对照,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同时夹杂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伤。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官烛”象征什么?
“旧时鸾镜”指的是什么?
诗中“认空房履迹”所表达的情感是?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长亭怨慢五首 其二》。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