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隐静山二首

《隐静山二首》

时间: 2025-04-27 23:51:31

诗句

山锁松行一迳遥,峰回楼殿更岧嶢。

飞来双鹤知何处,只有泉声下碧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1:31

原文展示:

隐静山二首
作者: 韩元吉〔宋代〕

山锁松行一迳遥,
峰回楼殿更岧嶢。
飞来双鹤知何处,
只有泉声下碧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景,山路被松树环绕,显得遥远而宁静。山峰回旋,楼阁矗立,更显得高耸入云。飞来的双鹤不知是从何处而来,唯有泉水的声音在碧蓝的天空下回荡。

注释:

  • 山锁松行:山峦环绕,松树成行,意指山路被松树包围,显得遥远。
  • 一迳遥:一条小路显得遥远而静谧。
  • 峰回楼殿:山峰回旋,楼阁高耸,形容山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 岧嶢:形容山峰高而险峻。
  • 飞来双鹤:表示两只飞来的仙鹤,象征着高洁与仙境。
  • 只有泉声:指在这幽静的山中,唯有泉水流淌的声音。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鹤常被视为长寿与高洁的象征,常与仙人、道教文化相联系。
  • 碧霄:指蓝天,常用来描绘清新、高远的环境,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对山水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一种文化潮流,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抒发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恬静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山锁松行一迳遥”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被山环绕的幽静之地,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接着“峰回楼殿更岧嶢”则将景色推向高潮,描绘了高耸的山峰与楼阁的壮丽,使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飞来的双鹤,象征着高洁与超脱,仿佛在问:这宁静的山林,究竟是何方仙境?而“只有泉声下碧霄”一句更是将整个景象拉回至宁静的现实,泉水的流动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动听,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与富有诗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锁松行一迳遥”:描绘了山中小路被松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出遥远的宁静。
    • “峰回楼殿更岧嶢”:山峰回旋,楼阁更显高耸,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 “飞来双鹤知何处”:双鹤象征高洁,暗示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 “只有泉声下碧霄”:唯有泉水的声音回荡在蓝天之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
    • 对仗:如“峰回楼殿”,形成一种音韵上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山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宁静、超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超脱与自然的力量。
  • :代表坚韧与长寿,常与高洁的情操相联系。
  • :象征长寿与高洁,暗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泉水:象征清澈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纯真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锁松行”的意思是: A. 山与松树相互交错
    B. 山被松树围绕
    C. 松树在山上

  2. 诗中提到的“双鹤”象征什么? A. 长寿与高洁
    B. 速度与力量
    C. 忍耐与坚韧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元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韩元吉更侧重于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秋天的氛围和情感的渲染。两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韩元吉诗集》
  • 《山水诗的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腰痛,旧传陈复斋名方,岁久失之) 鹊桥仙(挑巷弟生日) 鹊桥仙(戊戌生朝) 贺新郎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 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 沁园春 长相思 忆秦娥·春酲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说的词语有哪些 装模做样 愚开头的成语 林僧 子字旁的字 相持不下 罗曼史 溜肩膀 风云月露 身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包含潮的词语有哪些 怨天怨地 打堆 面引廷争 漩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