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2:20
送黄子震员外还中原
作者: 郑潜 〔明代〕
去年王师驻河北,使节皇皇照阡陌。
秋风连辔入南闽,走也沗为藩幕客。
莲花峰前逢驿骑,三山楼上话畴昔。
追忆京华曾会面,岂知海峤重相值。
积学蟠胸有六韬,开边决胜多全策。
檄传江右输忠款,捷报湖南破勍敌。
天戈北望剧云霓,铁马南行复疆域。
纳叛遄当下两淮,僭封断不容吴国。
中兴太尉自天生,工部郎官为时出。
南风瀚海波涛稳,千里归心舟楫疾。
绿树园林锦荔红,黄云城郭旌旗臼。
天涯黎庶具壶浆,力解倒悬君莫惜。
去年王师驻守河北,使者匆匆忙忙在田间小路上穿行。
秋风吹着马蹄声,直入南方的闽地,走得也成了藩地的幕客。
在莲花峰前遇见了驿骑,三山楼上忆起往昔的谈话。
追忆在京城时曾经相聚,哪里知道在海峤又重逢。
积累的学识胸中有如《六韬》,开疆拓土决胜的全策不少。
檄文传到江右,输送忠诚的款项,捷报从湖南传来,击破敌军的消息。
仰望北方的天戈,云霓状如剧烈,铁马南行复兴疆域。
当下两淮纳叛,绝不容许吴国的僭封。
中兴的太尉是天生的英才,工部郎官在此时出任。
南风浩荡,海面波涛平稳,千里归心的舟楫疾行。
绿树园林中锦荔红艳,黄云城郭的旌旗飘扬。
天涯的百姓皆有壶浆,愿为君解倒悬之困,君莫吝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潜,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明朝与外敌对抗、内政动荡的时期。诗人借送别友人之际,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中展现了对过去的回忆、对军事行动的赞美以及对百姓困境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热爱与对战乱的思考。开头提及王师驻河北,传达了一种紧迫感,暗示着国家的危机与动荡。通过描绘秋风与驿骑,诗人引出了对南方的思念,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往昔相聚,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再会的期待。诗中多次提及军事策略与胜利的捷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期待。最后的描写中,诗人用“天涯黎庶具壶浆”传达了对众生的关怀,表现了诗人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结合,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国家、对历史的深思与反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通过描绘自然与战争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
“六韬”在诗中象征着:
诗中提到的“南风”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