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9:57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这首诗写于九江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江水结冰,树枝折断。百鸟因无食物而东奔西飞,其中旅雁的鸣叫声最为悲切。雪中,它们啄食草根,在冰面上栖息,翅膀冰冷,飞动缓慢。江边的少年拿着渔网准备捕捉旅雁,打算把它们卖到市场上。我本是北方人,现在被贬谪在此,人与鸟虽有不同,但同为客居之人。看到这些旅雁,我不禁感到心痛,决定买下你们,把你们放飞入云中。雁啊,你们要飞向何处?千万不要朝西北方向去。因为淮西的贼军尚未平定,百万甲兵已久驻于此,官军和贼军相持不下,粮食耗尽,兵困将及你们。若是被饥饿的健儿射中,你们的翅膀和羽毛将成为箭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风平易近人、体裁多样而著称。白居易的作品关注社会民生,常表现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
这首《放旅雁》创作于唐代元和十年冬季,正值白居易被贬至九江之时。他目睹冬日严寒中的旅雁,感受到它们的困境,与自己的流亡经历产生共鸣,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同为客居者的同情。
《放旅雁》通过描绘旅雁在严冬中挣扎求生的情景,折射出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内心的孤独。诗的开篇以“九江十年冬大雪”引入,营造出寒冷的冬季氛围,接着描绘了百鸟无食的困境,尤其是旅雁的哀鸣,增强了诗的悲剧色彩。诗中“我本北人今谴谪”的自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悲凉。
诗的中段描写了江童捕捉旅雁的情景,暗示社会对弱者的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存压力下的无情。最后,诗人出于对旅雁的同情,决定“赎汝放汝飞入云”,表现出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同类的关爱。尤其是对旅雁飞向何处的思虑,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动荡的忧虑,生动地呈现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旅雁的同情,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人以鸟喻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存困境。
整首诗通过旅雁的困境,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尤其是对流亡者和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旅雁”象征什么?
诗人为何选择不让雁飞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