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6:26
《浩歌行》
作者:白居易
天长地久无终毕,
昨夜今朝又明日。
鬓发苍浪牙齿疏,
不觉身年四十七。
前去五十有几年,
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
又无大药驻朱颜。
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
欲留年少待富贵,
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
东流赴海无回波。
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
古来如此非独我,
未死有酒且酣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
我今所得亦已多。
功名富贵须待命,
命若不来知奈何。
这首诗表达了时光无情,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感叹天长地久却没有尽头,昨天、今天和明天总是交替着来临。他已经四十七岁,头发渐白,牙齿也稀疏,面对镜子时,心中感到迷茫。没有绳子可以系住太阳的光辉,也没有良药可以留住青春的容颜。青春逐渐逝去,历史上的功名究竟在哪里?想要留住年轻的时光,等富贵的到来,但富贵总是遥不可及,青春却在悄然流逝。人生就像漫长的河流,向东奔向大海再也没有回波。无论贤者或愚者、富贵或贫贱,最终都要归于同一个终点,北邙山上的坟墓高耸可见。自古以来,人人都如此,不只是我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要饮酒作乐,尽情歌唱。颜回短命,伯夷饿死,而我现在所拥有的已经算多了。功名和富贵都需要命运的眷顾,如果命运不来,那又该如何呢?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厚的社会关怀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反思人生的时候。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浩歌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诗人在诗中通过个人的衰老经历,提出了关于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普遍命题。开篇以“天长地久无终毕”引入,设定了一个宏大的时间背景,使得个人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继而通过“鬓发苍浪”及“把镜照面心茫然”的描绘,传达了他对年华流逝的无奈和迷茫。
诗中有着强烈的对比,既有对青春的留恋,又有对富贵未至的失落,表现出一种焦虑的心态。后半部分的“去复去兮如长河”则巧妙地将人生比作一条无尽的河流,流向不可逆转的未来,彰显出对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最后一句“命若不来知奈何”,更是点明了命运的不可控,令人深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深情而又理性,既有感性的感慨,也有理性的思考,构成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间无情的感慨,反映了人生态度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探讨了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老病死,呼吁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鬓发苍浪”指的是什么?
“去复去兮如长河”中的“去”字表现了什么?
诗人认为功名和富贵需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浩歌行》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迷茫,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乱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