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卜算子

《卜算子》

时间: 2025-04-26 06:42:42

诗句

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

秾李夭桃委路尘,太半成泥滓。

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

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42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
秾李夭桃委路尘,太半成泥滓。
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
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情到了清明节,已经过了三分之二。繁茂的李花和桃花纷纷落落在路上,几乎全部都成了泥土。只有海棠花,恰如杨贵妃的醉态。折一枝海棠花到铜壶前点灯看,且不要让她沉沉入睡。

注释: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春季的最后阶段。
  • 秾李夭桃:指盛开的李花和桃花。
  • 海棠花:一种花,象征美丽和娇媚。
  • 杨妃:指唐朝的杨贵妃,因其美丽与风流而著名。
  • 铜壶:古代的一种灯具,用于点灯照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细腻见长,常常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的观察,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随着春天的深入,繁茂的李花、桃花在风中摇曳,最终落满尘埃,成为泥滓,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无常。

而“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则转向一种对美的赞美,海棠花的娇艳似乎让人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杨贵妃,暗示了美的存在与醉人的魅力。最后一句“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则展现了一种珍惜当下美好的态度,尽管春光易逝,但诗人希望通过关注身边的美景,来对抗时间的流逝,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憧憬。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透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生活的热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事到清明,过了三之二”:春天的事情已经到了清明节,时光已经过去三分之二,感叹时间的飞逝。
    • “秾李夭桃委路尘,太半成泥滓”:盛开的李花和桃花纷纷落下,几乎全部变成了泥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
    • “只有海棠花,恰似杨妃醉”:海棠花的美艳如同杨贵妃醉酒时的迷人姿态,强调了美的永恒。
    • “折向铜壶把烛看,且莫教渠睡”:折一枝海棠花在灯下欣赏,提醒自己珍惜当下,不要沉眠于过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花比喻为“杨妃醉”,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意象分析:

  • 海棠花:象征美丽与爱情,寓意着短暂的美好。
  • 杨妃:象征着绝世的美丽与悲剧,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 铜壶:常用作灯具,象征着光明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节气是哪个?

    • A. 春分
    • B. 清明
    • C. 立夏
  2. 诗中描写的花卉有哪些?

    • A. 玫瑰、百合
    • B. 李花、桃花、海棠花
    • C. 兰花、菊花
  3. 诗中提到的“杨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贵人
    • B. 杨贵妃
    • C. 珍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郭应祥的作品均反映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女性情感,而郭应祥则更注重自然与时间。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息斋双竹图 偶成 其七 红梅 十四 山中作寄城中诸友 徐竹隐 红梅 其五 水仙图 不饮 送本中上人 秋吟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囿于见闻 禾字旁的字 风花雪月 痴心女子负心汉 爻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坐喜 包含艘的词语有哪些 称权 孀孤 陈兵 身字旁的字 以貍至鼠 大字旁的字 兵舞 申冤吐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