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43
万里关山冢,明妃旧死心。
恨为秋色晚,愁结暮云阴。
夜切胡风起,天高汉月临。
已知无玉貌,何事送黄金。
这首诗描绘了万里之外的关山坟墓,那里埋葬着昔日的明妃,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怀念与哀伤。作者感叹秋色已晚,愁苦在暮色中愈加浓重。夜晚,胡风呼啸而起,天上高挂的汉月照耀着大地。既然已经知道她的美貌已不在,那么为何还要用黄金来祭奠呢?
作者介绍:张祜,字子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主要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大唐盛世,但国家的统一与和平并非易事。诗人借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时局的思考。
《赋昭君冢》是一首充满感伤与缅怀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王昭君的墓地,表达了对这位历史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的开篇“万里关山冢”便迅速带出景象,关山之高远与明妃之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她的孤独与悲哀。接下来的“恨为秋色晚,愁结暮云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夜切胡风起,天高汉月临”一句,诗人运用夜晚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又引入汉朝的月亮,暗示着汉朝曾经的辉煌。最后两句“已知无玉貌,何事送黄金”更是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思。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爱情与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王昭君的缅怀,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测试:
《赋昭君冢》中的“明妃”指的是谁?
A. 王昭君
B. 西施
C. 貂蝉
D. 甄氏
诗中“已知无玉貌,何事送黄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物质的渴望
B. 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C. 对金钱的重视
D. 对历史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