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时间: 2025-05-02 13:51:50

诗句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1:50

原文展示: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作者: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
洒松烟点破桃腮。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佳人仿佛是杨贵妃,如何能逃脱马嵬坡的灾难呢?
她曾与明皇一起捧着砚台,真是美丽动人而又风流。
可惜李白挥毫作诗,只是注视她的娇媚姿态,
用松烟洒落在她的桃红脸颊上。

注释:

  • 杨妃:指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因其美貌而著称。
  • 马嵬灾:指著名的马嵬坡事件,杨贵妃被迫自尽,象征着美丽的悲剧。
  • 捧砚:指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形容佳人和文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美脸风流杀:形容佳人的美貌和风情令人心动。
  • 挥毫:写字或作诗的动作。
  • 洒松烟:指用松烟墨水描绘,寓意艺术的追求。

典故解析:

  • 杨贵妃与马嵬坡:这一事件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反映了权力与美丽之间的冲突。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高超的诗才闻名,常与酒、佳人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杂剧作家、诗人,擅长以诗词表情达意。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文人对唐代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沉思普遍存在。此诗作于这一背景下,表达了对美丽与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杨贵妃为主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开头便用“疑是杨妃在”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提到马嵬坡的悲剧,暗示了美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通过“曾与明皇捧砚来”一语,突显了佳人与文人之间的关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生活的细腻。李白的身影则使这首诗增添了文化的深度,他的“挥毫”似乎在描绘佳人的美丽,却又隐含着一种无奈与惋惜。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疑是杨妃在”:怀疑眼前的佳人似乎就是杨贵妃,传达出一种对美的认同与向往。
    2. “怎脱马嵬灾?”:引入历史事件,暗示美好事物的脆弱与命运的无情。
    3.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描绘佳人与文人之间的关系,暗含对美与才华相结合的赞美。
    4. “叵奈挥毫李白”:提到李白,体现出文化的深厚与对美的追求。
    5. “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细腻的描写使得佳人的美丽更加生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佳人比作杨贵妃,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美丽的追求与历史的悲剧,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命运无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杨妃:美的象征,历史的悲剧。
  • 马嵬坡:命运的无常,历史的教训。
  • 李白:文化的象征,艺术的追求。
  • 松烟与桃腮:描绘美丽与艺术,象征着美好和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嵬灾”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杨贵妃之死
    B. 唐明皇的即位
    C. 李白的流亡
    D. 诗词的流传

  2. 诗中“曾与明皇捧砚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C. 对美丽的珍视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白朴的《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但白朴更加强调历史的悲剧,而李白则更加豪放洒脱,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四 忆江南 忆江南七章 其四 忆江南 其二 荷塘白鹭 忆江南四首 其三 忆江南 其一 忆江南 其十一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一 题何雪园先生出处十二图 忆江南 剪秋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字旁的字 刑妨 骚士 风凉话 潇爽 包含捣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挺的词语有哪些 握发吐飧 旧燕归巢 身字旁的字 法开头的成语 包含弓的成语 迤逦不绝 爪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强取豪夺 四点底的字 包含弥的词语有哪些 审计 慨然领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