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4:29
《双调·驻马听》
作者:白朴
吹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弹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雨落弦头。
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
歌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花朝月夜,个中唯有杜韦娘。
前声起彻绕危梁,后声并至银河上。韵悠扬,小楼一夜云来往。
舞凤髻蟠空,鸟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
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这首词描绘了音乐与自然、情感交织的美妙场景。开头提到乐器声响如同撕裂天空的风,清脆而洁净。接着描写了霜天和沙漠的冷清,鹧鸪在风中微微倾斜。凤凰台上,黄昏的云彩遮蔽了天空,梅花在暮色中如雪般惊艳。人静时,一声悠扬的乐声仿佛将月光从江楼吹落。
接下来的段落中,音乐的调子如雪般清新,弹奏者的手指轻盈而温柔。山间的莺鸟伴随着夜雨的旋律,轻声落在弦乐的尾端。芦花岸边,兰舟静静停泊,哀伤的乐声如同愁苦的人儿日渐消瘦。眼中泪水盈盈,想起江州司马的别离。
词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春天的白雪和阳光,西风中似乎有无尽的愁肠。花朝月夜里,唯有杜韦娘的身影显得格外独特。乐声自危梁环绕而起,交织在银河之上,响亮而悠扬。夜里小楼,云朵来来往往,舞凤的发髻高高盘起,鸟儿般的腰肢轻盈柔美。轻移莲步,仿佛汉宫的飞燕,旧时的风流宛如昨日。
最后,催促着鼍鼓声响,鹧鸪一声飞起,春天的罗袖轻扬。锦缠头,刘郎却误认了风前的柳树。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生活在元代初期,对元代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绘人物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写,寄托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调·驻马听》是一首充满音乐感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悠扬的旋律,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词中开头部分以“吹裂石穿云”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乐音的力量,仿佛能穿透一切障碍,带来清新的气息。而随后的描写则逐渐转向黄昏的孤寂与落寞,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思恋。
特别是“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一句,深刻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悲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与无尽思念。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如“芦花”、“兰舟”、“杜韦娘”等,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感,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在修辞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哀弦恰似愁人消瘦”,通过将乐器与人情相结合,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生动与深刻。同时,词中还体现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白朴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音乐与景色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离别情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双调·驻马听》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朴
C. 杜甫
D. 苏轼
词中提到的“江州司马”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安详
“泪盈眸”这一句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思念与离别
B. 兴奋与快乐
C. 绝望与无奈
D. 平静与安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双调·驻马听》的艺术魅力及其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