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33
十里平堤堤上道,夕阳低送鸣镳。
越溪春水碧于绡。茏葱芳草,软逞玉骢骄。
刚道苎萝无觅处,清愁未肯相饶。
粉墙回映赤阑桥。婆娑杨柳,多少泥人娇。
在十里长的堤岸上,路面平坦,夕阳低垂,映照着马蹄声。
越溪的春水如绡帕般碧绿,岸边绿草茂盛,柔软的骏马显得格外骄傲。
刚才说起苎萝的踪迹,却无处可寻,清幽的愁绪似乎不肯放过我。
粉墙映衬着红色的栏桥,轻柔的杨柳在风中摇曳,多少泥土捏成的人儿显得娇美动人。
作者介绍:袁荣法是近代著名的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己巳年二月,地点在会稽,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在这幅春景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这首《临江仙·己巳二月会稽马上口号》以春天的江南景色为背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水、芳草、夕阳等自然景物。开头两句“十里平堤堤上道,夕阳低送鸣镳”生动地呈现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黄昏场景,夕阳的余晖和马蹄的清脆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接下来的“越溪春水碧于绡”,通过比喻将春水的清澈与绡帕相提并论,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美丽。而“茏葱芳草,软逞玉骢骄”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马儿在草地上显得无比骄傲。
然而,诗中并不只是单纯的美好,自然景色的描写中透出了一丝淡淡的忧愁。“刚道苎萝无觅处,清愁未肯相饶”,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诗人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情感深度。
最后的“粉墙回映赤阑桥,婆娑杨柳,多少泥人娇”将画面推向高潮,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温柔和细腻,泥人象征着人间的生活气息,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往事的怀念。整首诗在美景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袁荣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往事的沉思,情感深邃而细腻,兼具自然与人文的意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溪春水”比喻为:
A. 清澈
B. 浑浊
C. 深邃
D. 冷峻
“刚道苎萝无觅处”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幸福
B. 失落
C. 愤怒
D. 喜悦
诗中“婆娑杨柳”中“婆娑”的意思是:
A. 直立
B. 摇曳
C. 静止
D. 消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