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3:05
一院秋灯初过雨,月儿檐际纤纤。
桐枝斜飐玉阶前。暗闻风叶响,人影隔疏帘。
刚是辘轳金井歇,夜深还动筝弦。
微云清露乍凉天。画栏闲似水,梧子落谁家。
一院的秋灯刚刚经历过雨水,月光在屋檐上轻轻摇曳。
桐树的枝条斜斜地挂在玉阶前,微风中隐约听到树叶的声音,窗帘后人影稀疏。
刚听见辘轳在金井边停下,夜深人静时,筝弦仍在轻轻颤动。
微云和清露让天气乍然变得凉爽,画栏前静如水,梧桐果落到哪个人家呢?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乾隆年间,擅长诗词,尤以婉约风格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十二首》是李慈铭在秋冬时节创作的一组作品,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及对人生的思考。本首诗写于秋雨之后,展现了宁静的夜晚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临江仙》在意境上非常优美,描绘了一个秋雨过后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里,映照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秋灯初过雨”引入,使人感受到秋雨后的清新与凉意,仿佛置身于一种独特的氛围中。接着,月光的描绘则给人以柔和的视觉享受,仿佛能感受到月光的轻盈。此时,桐枝的斜摆与暗闻的风叶声,既描绘出自然的环境,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辘轳金井歇”与“夜深还动筝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氛围,辘轳的停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筝弦的轻颤则暗示着内心的情感依然在波动。结尾的“画栏闲似水,梧子落谁家”则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体现了李慈铭对秋天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启迪。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诗中“秋灯”象征什么?
“夜深还动筝弦”中的“筝弦”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