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9:27
《听文都知吹箫》
虞舜已去苍梧野,
秦女骖鸾无复下。
箫管人间不解传,
帝乐部中能亦寡。
欲买小鬟试教之,
教坊供奉谁知者。
晏识文公始致来,
劝接贱生宜强且。
乃呼侧坐吹一曲,
惊顾顿嘶堂下马。
吾妻闺中闻不闻,
稚女扳帘笑娇奼。
未敢多听便遣还,
赠饮单杯向身泻。
虞舜已经离去,苍梧的野外空荡荡;
秦女的骖鸾再也无法降临。
人间的箫声难以传承,
帝乐的乐师也是寥寥无几。
我想买来小宫女试着教她,
教坊的供奉者又有谁能知晓?
晏识文公第一次来到这里,
劝我应该强留那些卑微的生灵。
于是我叫人在旁边吹奏一曲,
惊得来宾都惊呼,马在堂下嘶鸣。
我的妻子在闺房中听到没有,
小女儿扳起帘子,娇笑着看着。
我不敢多听便让她离开,
只赠饮一杯,向她倾泻。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南宋初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之时,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思索。
《听文都知吹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切感怀,蕴含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虞舜和秦女骖鸾,既是历史人物的象征,也是美好理想的体现。诗人通过对古代音乐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的困境。后半部分中,诗人描绘了妻子和女儿的形象,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突显了音乐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在音乐与情感的交织中,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人际关系的珍视,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在诗中被提及?
A. 孔子
B. 虞舜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教坊”指的是什么?
A. 学校
B. 音乐机构
C. 酒馆
D. 宫殿
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惋惜?
A. 友谊
B. 音乐的传承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