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陈郎中知和州

《送陈郎中知和州》

时间: 2025-05-04 00:09:42

诗句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9:42

原文展示:

蔼蔼尚书郎,出为二千石。
伯公历将相,兄弟皆烜赫。
前罢永嘉守,民俗遮阡陌。
独将海松归,夸与都下客。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
当求虞姬草,无风舞随拍。
城头可旷望,千里波月白。
俱助使君欢,平时遗吏责。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朝廷的尚书郎气宇轩昂,外任担任二千石的官职。
他的伯父曾是宰相,兄弟们也都显赫一时。
他此前担任永嘉的守官,民间习俗热闹非凡。
如今他独自带着海松归来,向京城的朋友夸耀。
现在他要前往乌江边,感到孤独只剩下旧日的痕迹。
此时应当寻求虞姬草,让它在无风的情况下随风摇曳。
城头上可以眺望远方,千里的波光与月色交融。
我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免去平日对官吏的责备。

注释:

  • 尚书郎: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文书的官员。
  • 二千石:指官职的品级,二千石为中等官职。
  • 伯公:指作者的伯父,曾任高官。
  • 永嘉:地名,诗中指代作者之前担任的地方官。
  • 海松: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孤独或思乡。
  • 虞姬:楚汉战争时期的虞姬,项羽的爱妾,象征忠贞与悲剧。
  • 乌江:历史上与项羽相关的江河,象征着英雄的落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子华,号节庵,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陈郎中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惆怅。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地名,承载着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梅尧臣在《送陈郎中知和州》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场合的复杂心情。首联以“蔼蔼尚书郎”引入,描述了友人的气质与任职的荣光,暗含对其前途的期望。接着提到友人的家世背景,突显出权贵的光环,反映出社会的浮华与竞争。转折处,从“前罢永嘉守”开始,诗人则用“民俗遮阡陌”描绘出友人过去任职地的热闹,映衬出他此刻的孤独。

“今去乌江边,寂寞空旧迹”两句,情感愈加沉重,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诗人希望朋友能在这段旅程中寻找“虞姬草”,在无风中轻轻摆动,似乎在寄托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几句通过对城头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鼓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醒人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和历史的深思,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蔼蔼尚书郎:描绘送别对象的气质,表现出其高雅的身份。
  2. 出为二千石:明确了其官职,反映出社会地位。
  3. 伯公历将相:提到家庭背景,表明其出身显赫。
  4. 兄弟皆烜赫:强调其兄弟的成功,形成对比。
  5. 前罢永嘉守:交代过去的经历,增添人物背景。
  6. 民俗遮阡陌:描绘地方风俗,表现出热闹的场景。
  7. 独将海松归:暗示孤独的心境。
  8. 夸与都下客:表现出对友人的自豪与期待。
  9. 今去乌江边:引出旅途,象征着新的开始。
  10. 寂寞空旧迹: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11. 当求虞姬草:寄托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12. 无风舞随拍:意象优美,描绘静谧的情景。
  13. 城头可旷望:展现开阔的视野,象征希望。
  14. 千里波月白:描绘自然美景,映衬心境。
  15. 俱助使君欢: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关心。
  16. 平时遗吏责:希望朋友在新任职上能够得到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蔼蔼尚书郎”和“伯公历将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虞姬草”象征忠诚与美好。
  • 意象:通过“乌江”、“波月”构建出清幽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对人事的敏锐洞察。

意象分析:

  • 尚书郎:象征着理想的官职与社会地位。
  • 乌江: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英雄的遗憾与孤独。
  • 虞姬草:象征着忠贞、爱情与美好的追求。
  • 月光与波光:代表着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尚书郎”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官职
    C. 一位诗人

  2. “虞姬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贞与美好
    B. 离别的伤感
    C. 社会的浮华

  3. 诗中提到的“乌江”象征了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英雄的落寞
    C. 忘却的历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惆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象。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在送别诗中的表现手法相似,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心境,但梅尧臣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重感,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送陈郎中知和州》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皇甫侍御斋中春望见示之作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和题藤架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適、贾至 海上寄萧立 代书寄上李广州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 观海 仙掌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相须为命 包含即的成语 行猎 赫开头的成语 校短量长 余哀 谗讟 汗出沾背 聿字旁的字 倾注全力 体行 走字旁的字 齐心涤虑 廾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乱开头的成语 米粒之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