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12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静谧的寺庙环境,作者借助鸭脚树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幽避暑之地的向往。诗中提到,战斗的余波在这里消散,寺院的阴影清净而宁静。茂密的树枝似乎直逼云端,树叶像水鸟的蹼一样,显得不同寻常。树影投射在邻近的僧院,微风吹动着游人的衣袍。什么时候我才能在这里避开烦热的夏日,享受这份清凉的安宁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在龙兴寺游玩之时,正值夏日,诗人感受到炎热的天气,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处清凉之地,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鸭脚树”为中心,通过描绘树木的阴影和环境的静谧,营造出一幅清幽的画面。诗人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树木的茂密、阴影的清净与身边的风景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百战蟠根地”,暗示着诗人曾经历的战乱和困扰,而此地的安宁则让人心生向往。接下来的“双阴净梵居”,进一步突出寺庙的静谧和纯净,形成鲜明对比。紧接着的“凌云枝已密”,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树枝繁茂,似乎向天空伸展,表现出生命的蓬勃。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通过树影的投射和微风的吹动,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仿佛游人也被这份清凉所吸引。最后一句“何当避烦暑”,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此地避暑的愿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尘世的逃避,体现了追求内心平和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百战蟠根地”指的是?
诗中“何当避烦暑”表达了什么情感?
“凌云枝已密”中的“凌云”指的是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