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4:11
好梦由来不易醒。梦回春雨夜霖霖。
飘空点点尘尘坠,滴碎芭蕉寸碎心。
刚排遣,又相侵。抛残绵密转深沉。
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
美好的梦本就难以醒来。梦中再次回到春雨绵绵的夜晚。
空中飘落的点点尘埃,像雨滴碎了芭蕉,也碎了我的心。
刚刚排遣的烦恼,又再次侵袭心头。抛下残留的绵密思绪,变得更加深沉。
未曾入眠的我坐在书斋里,孤独中银灯下的晨光静静降临。
作者介绍:南怀瑾(1918-2012),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国学大师,擅长诗词、书法等艺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其诗风独具一格,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深刻的哲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怀瑾晚年,反映了他在夜雨初晴的静谧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梦境、情感的深刻感悟。
《鹧鸪天 夜雨初晴》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夜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好梦由来不易醒”,引入了梦的主题,暗示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难以承受。紧接着,梦回春雨夜的描写,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细腻,映衬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飘空点点尘尘坠,滴碎芭蕉寸碎心”,通过细腻的意象,将雨滴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敏感。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外在的自然景象,又有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刚排遣,又相侵”一句进一步道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抛弃烦恼却又被情绪所侵袭,展现出一种无力感。最后两句“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则将视角转向诗人自身,在书斋中独自思考,孤独的情感在银灯的照耀下显得愈发明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南怀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细腻的把握,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夜雨后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孤独、怀旧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雨”主要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温暖与生机
C. 干旱
D. 灾难
“未眠人在书斋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激动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