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28
宿离垢庵听泉
僧房秋寂寂,窗外响流泉。
凉意侵孤枕,寒声警独眠。
听来无昼夜,修到即神仙。
我欲留长住,尘襟愧未湔。
在僧人的房间里,秋天显得寂静无声,窗外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凉意侵袭着孤独的枕头,寒冷的泉声在警醒着我的独自睡眠。泉水的声音听来没有昼夜之分,修行到此便能成仙。我想在这里长久停留,却因浑身的尘埃而羞愧未能洗净。
丁元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禅宗、隐逸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在离垢庵(一个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静心倾听泉水的声音,体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宿离垢庵听泉》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天的僧房和窗外流泉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尘世的反思。诗的开头用“僧房秋寂寂”描绘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窗外响流泉”则将自然景观引入,泉水的流淌声宛如一曲无声的乐章,渗透到诗人的心灵深处。
接着,诗人通过“凉意侵孤枕,寒声警独眠”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感受,凉意和寒声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心境的反映。诗人似乎在这种孤独中感受到了一种警醒,暗示着修行的孤独与艰辛。接下来的“听来无昼夜”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无尽,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修行的机会。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留在此地的渴望,同时流露出对自身尚未洗净尘埃的懊恼,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丰富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修行的理解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优美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围绕“修行”与“世俗”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修行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烦扰的无奈与羞愧,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热闹的城市
B. 寂静的僧房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愧?
A. 因为他没有洗净尘埃
B. 因为他没有修行
诗中提到的“流泉”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世俗的繁忙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丁元照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清代文人的修行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