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13:01
徵图觅句续前盟,泥饮何须效步兵。
幸有藏书宜子弟,耻将行卷上公卿。
萧萧白发三千丈,落落青琴一再行。
世网同逃应自喜,顽空何事不平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诗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开头提到寻觅诗句的坚持与愿望,接着反思对功名利禄的无所谓,认为有藏书对后辈有益,不必攀附于权贵。随后,作者感叹自己的白发已如三千丈般之多,琴声悠扬却不受拘束,最后则表达出对于世事的逃避与自得。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古代文人对知识与权力关系思考的延续。藏书与公卿的对比,反映了士人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反思。
李葆恂,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脱俗,常以个人感悟与社会现实结合而成诗,具有独特的视角。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对知识的渴望并存。在当时,许多人对于社会的虚假繁荣感到失望,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与对世俗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四个部分的结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通过“徵图觅句”表达了对古典诗词的执着追求,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接着“泥饮何须效步兵”则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轻视,暗示诗人并不愿意追随大众的脚步,而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纯粹。
“幸有藏书宜子弟”一句则是对后辈的期望,强调了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后代能够从书中汲取智慧,而不是依附于权势之上。接下来的“萧萧白发三千丈”则带有一种自嘲和感慨,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流逝,但同时也暗示了丰富的经历与智慧的积累。
最后两句“世网同逃应自喜,顽空何事不平鸣”则是对世事的不屑与潇洒,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逃避态度,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和无奈。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体现了李葆恂对人生、知识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与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文化传承的价值。
诗中的“泥饮”指的是什么?
A. 向权贵学习
B. 沉迷于世俗享乐
C. 学习古诗
D. 逃避现实
“萧萧白发三千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愉悦
B. 愤怒
C. 感叹时间流逝
D. 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