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31:15
奉送崔侍御和蕃
作者: 耿湋 〔唐代〕
万里华戎隔,风沙道路秋。
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
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
俗殊人左衽,地远水西流。
日暮冰先合,春深雪未休。
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
这首诗描述了边疆的遥远与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崔侍御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万里之遥的华戎之地,风沙中的道路在秋天显得更加萧索。新任的明主给予了新的恩宠,旧日的友谊在使臣之间继续延续。旌旗在边草中随风飘扬,关山中可见戍楼的身影。风俗不同,人们的穿着也有差异,遥远的地方水流缓慢。黄昏时分,冰雪开始交融,春天虽深雪却未化。无论是善于交际还是出色的才能,博望(即博望侯)也自封了侯爵。
耿湋(约公元765年-约公元835年),字君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著有多首诗作,风格多样,常以边塞诗著称。
此诗作于崔侍御出征之际,诗人以此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边疆艰难环境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将领的重视。
这首诗以苍凉的秋景开篇,描绘出边疆的孤寂与艰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遥远之地的深切思考。诗中的“新恩明主启,旧好使臣修”,反映了官场的变迁与人际关系的延续,既有对新主的敬仰,也有对旧友的牵挂。接下来的“旌节随边草,关山见戍楼”,则通过具体的意象,生动描绘了边境的壮丽与寂寞,展现了戍楼与旌旗的对比,象征着守卫与希望。最后的“无论善长对,博望自封侯”,不仅是对崔侍御的祝福,也隐含着对个人前途的思考,引发了对人际关系、权力与荣华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围绕送别情感展开,既表达了对崔侍御的祝福,也深刻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难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新恩是指谁的恩惠?
“俗殊人左衽”中的“左衽”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博望”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