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一作落照)

《秋日(一作落照)》

时间: 2025-05-07 16:46:28

诗句

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

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46:28

原文展示:

秋日(一作落照)
作者: 耿湋 〔唐代〕

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
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日落景象。夕阳照耀着天山之外,几只飞翔的乌鸦掠过天空。微微的红色映照在秋天的河汉上,偶尔的白云透过长长的水波。影子在寒冷的沙洲上变得短促,余晖在古老的树木上显得稀少。金色的霞光与云气交融,散漫而又和谐地连在一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照耀:光线照射,照亮。
  • 飞鸦:飞翔的乌鸦,象征秋天的孤寂。
  • 微红:淡淡的红色,形容夕阳的颜色。
  • 秋汉:秋季的银河,形容天空中的星河。
  • 片白:指天上的白云或波光。
  • 寒汀:寒冷的沙洲,指水边的细沙滩。
  • 光残:光线稀少,形容夕阳将尽。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岁月的流逝。
  • 金霞:金色的霞光,通常与夕阳有关。
  • 云气:云彩的气息,形容云的变化。

典故解析:

  • 天山:意指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常被诗人用作背景,象征高远和辽阔。
  • 秋汉:与古代诗词中的“银河”相联系,蕴含深远的文化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日夕阳时分,可能是诗人游历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在动荡的唐代,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日落照时分的宁静美感。诗的开头通过“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视野,天山的雄伟与飞鸦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秋日的萧瑟与孤寂。接着“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水天一色的画面,微红的夕阳映照着秋季的银河,白云在长波中若隐若现,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

后两联则通过“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和“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秋日的意境。短促的影子与稀少的光线,体现出日暮时分的寒冷与寂静,金霞和云气的交融则象征着自然的无穷变化与和谐。这种对比与融合,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思。

整首诗风格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

    • 表达夕阳的光辉洒在天山之外,乌鸦的飞过增添了秋日的孤寂感。
  2. 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

    • 微红的夕阳映照在深秋的河汉上,白云在水波中若隐若现,描绘出一种静谧的秋天景象。
  3. 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

    • 影子在寒冷的沙洲上变得短促,光线在古木上显得稀少,暗示着光阴的流逝和秋天的萧瑟。
  4. 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 金色的霞光与云气交融,形成一种和谐的美,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与影的变化比作时间的流逝,强调自然的变化。
  • 对仗:如“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意象:通过“飞鸦”、“秋汉”、“寒汀”等意象,构建出秋天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美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和谐美。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山:象征高远与辽阔,体现了诗人的志向与眼界。
  • 飞鸦:象征孤独与寂寞,增强了秋日的萧瑟感。
  • 微红:代表着夕阳的温暖与生命的短暂。
  • 古木: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鸦几共过”中的“飞鸦”指的是什么?

    • A. 兔子
    • B. 乌鸦
    • C. 鹰
  2. 诗中提到的“秋汉”具体指的是什么?

    • A. 秋天的银河
    • B. 秋天的花
    • C. 秋天的风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秋夕》——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耿湋的《秋日》更注重表现自然的孤寂感,而王维则通过对话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赏析》

相关查询

更漏子 更漏子·柳间眠 更漏子 春去 更漏子 夜读 更漏子 更漏子 其一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避井入坎 鳥字旁的字 好管闲事 人字头的字 日用品 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热话 马牙褶 面如灰土 贝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百无一是 回生起死 普渡众生 悠悠伏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