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龙门杂诗

《龙门杂诗》

时间: 2025-05-02 12:43:10

诗句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

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3:10

原文展示:

龙门杂诗
作者: 元好问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门山清幽环境中的感受。石楼环绕着清澈的溪水,尘土被青天所限制。人们说这里已经没有僧人很久了,满地的草木无人去除。溪水的声音激昂悲壮,山的意境高远险峻。往年我在香山的老去,挂下官帽后便不再回头。高昂的情怀留在了诗卷上,清淡的谈话融入了禅意。谁说海山已经远去,萧散的景色依旧在我眼前。溪水寒冷不可涉,我依靠着杖,在西林的黄昏中静默。

注释:

  • 石楼:指山上的石楼,象征高远和清幽的环境。
  • 清伊:指清澈的水流。
  • 尘土天所限:尘土被天空所限制,暗指环境的清新。
  • 无僧久:这里指的可能是没有僧侣居住的日子已久。
  • 草满不复铲:长满杂草,再也没有人去铲除。
  • 滩声激悲壮:溪水的声音激昂,带有悲壮的情感。
  • 香山老:指在香山度过的时光。
  • 挂冠遂忘返:挂下官帽后就不再返回,象征放下世俗。
  • 高情留诗轴:高尚的情感留在了诗卷之上。
  • 清话入禅版:清淡的谈话融入了禅的思想。
  • 溪寒不可涉:溪水寒冷,无法涉水而过。
  • 倚杖西林晚:在西林的黄昏中倚杖而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5年-1324年),字廷圭,号天锡,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兼擅诗、文、书、画。元好问一生经历了元代的兴衰,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沉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诗歌鉴赏:

《龙门杂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开头以“石楼绕清伊”展现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接着“尘土天所限”,则揭示了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对比,突显出环境的清新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矛盾。诗中提到的“人言无僧久”,不仅反映了环境的荒凉,也隐喻了人心的淡漠与世俗的疏离。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展现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诗人在“当年香山老”中追忆过往,似乎对曾经的繁华感到惋惜,但随之而来的“挂冠遂忘返”,又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哲思。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恬淡而深远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楼绕清伊:描绘山水环绕,景色清幽。
  2. 尘土天所限:自然环境清新,尘土被限制在天空之下。
  3. 人言无僧久:人们说这里已经没有僧侣,暗示世态的变迁。
  4. 草满不复铲:杂草丛生,没人去铲除,表现荒凉。
  5. 滩声激悲壮:溪水声激昂,带有悲壮感,传达内心的情绪。
  6. 山意出高蹇:山的意境高远且险峻,象征人生的艰难。
  7. 当年香山老:追忆往昔的日子,流露出时光的无情。
  8. 挂冠遂忘返:放下官位,心态的超脱与宁静。
  9. 高情留诗轴:诗人的高尚情怀留在书卷之中。
  10. 清话入禅版:与禅意交融,展现内心的宁静。
  11. 谁言海山去:反问世事的变迁,依旧在心中萦绕。
  12. 萧散仍在眼:萧条的景象,依然在眼前。
  13. 溪寒不可涉:溪水寒冷,象征无法跨越的障碍。
  14. 倚杖西林晚:在西林的黄昏中,体现孤独与沉思。

修辞手法

  • 对比:清幽的自然与人心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境遇,展现内心情感。
  • 反问:通过“谁言海山去”反映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楼:象征高远的境界与静谧的思考。
  • 清伊:象征纯洁、清澈的内心世界。
  • 滩声:象征生活的激昂与悲壮。
  • 草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香山:象征过往的岁月与记忆。
  • 溪寒: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无法跨越的障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楼绕清伊”中的“清伊”指什么? A. 清澈的水流
    B. 清新的空气
    C. 清静的心灵
    答案:A

  2. “人言无僧久”中的“无僧”意指: A. 没有和尚
    B. 没有人
    C. 没有信仰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挂冠遂忘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A. 对官位的留恋
    B. 对世俗的超脱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展现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龙门杂诗》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的《登高》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元好问的《龙门杂诗》则更强调对自然的亲近和心灵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糟淮鲌 寄送吴公明屯田通判秦州 送王安之太博归西京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於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硙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五 送怀州张从事仲宾 新霁望岐笠山 谢鹇和公仪 道损司门前日过访别且云计程二月到郡正看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福相 暍暍 西漆 耳鬓斯磨 附膻逐臭 骨字旁的字 唔哩 齒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一饭之德 倒八字的字 赤字旁的字 罗结尾的成语 卓然不群 铜雀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